4S店靠卖车赚钱?早就成为过去时了!现在,金融保险是大头,维修保养更是肥肉,所以去4S店保养,被坑也就再平常不过了,为了让大家避开4S店挖下的各种坑,我们总结了一份避坑指南,希望大家能够用得上。
温馨提示 :没有Wi-Fi的同学可以移步下方观看文字版。
下面是文字版
如果新车去保养,4S店就推荐更换火花塞、变速箱油,千万别做。
火花塞是两三万公里,变速箱油更换周期是三四万公里,提前做就是缩短保养周期,坑!
更换机油机滤等各种油液都有标准,如果4S店突然推荐比往常价格更高的产品,无论理由是省油还是耐用,能不换就不换。
因为…换了也感受不到实际效果。这叫过度保养,坑!
更换汽油滤芯的同时,4S店甩给你几瓶燃油宝,告诉你用了清洁又省油。但是,车辆没问题别往油箱里乱加东西,不仅不一定有用,有些劣质产品甚至会损伤发动机。这叫捆绑保养,坑!
不过也有些服务看起来坑,实际上…挺香!比如,车龄超过五年后,4S店的全车电路检查尽量别推脱,工时费虽然挺贵,但是夏季自燃高发期之前做一次,能够有效避免危险发生。
每隔两万公里以上对这些位置的清理,虽然工时费也不低,但确实可以改善动力降低油耗,提升发动机运转平顺性。
4S店靠卖车赚钱?早就成为过去时了!现在,金融保险是大头,维修保养更是肥肉,所以去4S店保养,被坑也就再平常不过了,为了让大家避开4S店挖下的各种坑,我们总结了一份避坑指南,希望大家能够用得上。
温馨提示 :没有Wi-Fi的同学可以移步下方观看文字版。
下面是文字版
如果新车去保养,4S店就推荐更换火花塞、变速箱油,千万别做。
火花塞是两三万公里,变速箱油更换周期是三四万公里,提前做就是缩短保养周期,坑!
更换机油机滤等各种油液都有标准,如果4S店突然推荐比往常价格更高的产品,无论理由是省油还是耐用,能不换就不换。
因为…换了也感受不到实际效果。这叫过度保养,坑!
更换汽油滤芯的同时,4S店甩给你几瓶燃油宝,告诉你用了清洁又省油。但是,车辆没问题别往油箱里乱加东西,不仅不一定有用,有些劣质产品甚至会损伤发动机。这叫捆绑保养,坑!
不过也有些服务看起来坑,实际上…挺香!比如,车龄超过五年后,4S店的全车电路检查尽量别推脱,工时费虽然挺贵,但是夏季自燃高发期之前做一次,能够有效避免危险发生。
每隔两万公里以上对这些位置的清理,虽然工时费也不低,但确实可以改善动力降低油耗,提升发动机运转平顺性。
云南信息报曾经做过一次数据调查,在统计了1.5万份有效调查问卷后,发现:居然有90%以上的首次购车的用户,在车辆保养前,不知道哪些项目是必要的。
所以说,4S店比较常用的招数之一,就是利用“大多数用户不太懂车”这一点,在保养时添加很多不必要的项目。
添加项目
比如说:机油、机滤这些常规保养,就很容易穿插发动机养护等等之类的额外项目。
通常,业务顾问是会通过话术,把2个项目给撮合成1个项目。
比如说,是这么讲:“你这个基础保养,发动机里面的机油、机滤、发动机油泥清洗都是应该要做了。”
其实机油、机滤的确是常规保养,但发动机油泥清洗不是,很多朋友就这样稀里糊涂签了个字,就买单买掉了。
就好比:你去菜市场买菜,本来想买个西红柿蛋汤的材料,对不对?
老板说:“帮你准备一下。”「叭叭叭叭叭叭」这么一路过来。
“西红柿蛋汤,是吧?嗯,西红柿,有;蛋……鸡蛋,有;鸭蛋,鸭蛋也有。”
“西红柿蛋汤:鸡蛋、鸭蛋、西红柿,你买去好了。”“嗯?”就容易产生这样的问题。
还有的会故意夸大车子的故障或者是车况,借机推荐一些额外的保养项目,诱导不太懂的新手用户去做掉这个项目。
比如说:“你这个车子的油箱,我们师傅刚才看了一下,里面积水有点严重啊,有可能是要做一下油箱除水了。”
又或者说:“你这个车子发动机,我们师傅刚才是看过了,积碳的确很多,有可能做个除积碳会比较好一点。”
这就有点像是什么呢?简单讲就是:你叫了个家庭保洁上门来给你打扫卫生。
扫了一半,保洁突然跑过来说了:“我刚才看见油烟机很脏,搞得厨房都是油渍,你看要不要先洗一下油烟机呀?”
“那你洗吧。”“油烟机还要200块钱。”“嗯?”差不多就这感觉。
面对这些套路,如果各位朋友的确是刚接触车子不久,弄不是很太懂,很简单,严格按照保养手册上来就可以了。
4S店就算是要添加额外的项目,也肯定会写在项目清单上,总有一张纸吧,对吧?
保养手册上写的是:1和2必做,3、4、5可以选择做。或者说就写了:要做1和2。
你这张清单上面看着6行字,显然就是有问题。一个个地对起来,中文字对牢,基本上就是可以避免被坑了。
法子就是很多的了,都给你对牢了,人家没办法。
乱收工时费
乱收工时费也是4S店维修保养比较常见的坑钱办法。
工时费主要算法是:工时定额乘以工时单价。
工时定额不同品牌是不一样的,你不要以为1个工时是1小时,或者1个工时是1分钟,每家不同的。
有的1个工时是5分钟的,有的1个工时是1个小时的。
甚至是不同的维修项目,有时候还不太一样,难度系数不一样,需要单独计算。我们一般人很难弄清楚,我自己也弄不清楚。
《交通运输部关于修改<机动车维修管理规定>的决定》上面有个条例讲的。
新车投放市场6个月内,厂家是要向社会公布车型的维修技术信息和工时定额的。
但实际的情况是:工时定额和单价还不是厂家和4S店联合制定的?又没有全国标准的,最后就物价局批一下。
就好比说:虽然说上市公司的很多信息都是要求公开的,对不对?但是这种复杂的财务信息和专业的东西,你拍在我面前看,我也看不懂,是不是?
基本上都是:我上次碰到一个炒股好厉害的老师,他说这支股票好,我就买了,是不是?
具体的交易线、交易数量,我们其实真的是不认识的,对不对?
有的4S店甚至是工时定额和收费标准都是不给看的,想收多少就收多少的。
东莞市的物价局曾经做过一个访查,结果显示出来:全市按规定悬挂工时费和配件价格表的4S店数量不到一半,50%都没到。
还有的4S店是把工时往多了算的,你比如说:维修保养花了4.1个工时,“那我们就4不舍、5要入,算成5个工时吧。”还真有的。
所以说:我们很难知道这个工时费的深浅。
如果各位朋友弄不太懂、不太搞得明白,比较好的办法是给同品牌的其他4S店打个电话,对比一下,它们互相总要抢生意吧?
它们互相都串通好了,给厂家打个电话,总不会弄错吧?一个电话,对不对?总比被坑好。
缺斤少两
收费贵是一方面,有的4S店外面看看,表面上文章做得OK,没问题,都是合规的,它有可能会从材料和配件上面坑钱。
比较常见的一种做法是:扣留我们用户花钱买下来、剩下来的机油。
《石油知识》期刊上面有论文,《换机油是“抽”还是“放”?》上面有个记录数据的:无论采用重力放油还是高压抽油机抽机油,都是会有所残留的。
根据方式不同,通常会残留10%到20%不等。
这有点像是:你买了一瓶饮料,永远瓶底会留一点点。你吃酸奶的时候,盖子上的奶有可能没有舔完你就扔掉了。
所以,这个师傅少放一点或者少加一点机油,那是纯看个人所谓的“手感”的。
如果你今天刚好碰到个师傅失恋,或者和领导吵架,4L机油只加了3.5L,你又不晓得的,算钱可是按4L算的。
“剩下的0.5L去哪里了?”“不知道,用掉了。”
第2天你走了,“怎么店里又多出0.5L?要不给下个客户再加一下?”甚至是拿出来卖给别人。
如果怕被坑钱,是可以向4S店要求展示所有的材料、配件,一车子给推出来,让我们看清楚。
做完了之后,保养弄好了,剩下来的你全部拿出来,让我看一下。
云南信息报曾经做过一次数据调查,在统计了1.5万份有效调查问卷后,发现:居然有90%以上的首次购车的用户,在车辆保养前,不知道哪些项目是必要的。
所以说,4S店比较常用的招数之一,就是利用“大多数用户不太懂车”这一点,在保养时添加很多不必要的项目。
添加项目
比如说:机油、机滤这些常规保养,就很容易穿插发动机养护等等之类的额外项目。
通常,业务顾问是会通过话术,把2个项目给撮合成1个项目。
比如说,是这么讲:“你这个基础保养,发动机里面的机油、机滤、发动机油泥清洗都是应该要做了。”
其实机油、机滤的确是常规保养,但发动机油泥清洗不是,很多朋友就这样稀里糊涂签了个字,就买单买掉了。
就好比:你去菜市场买菜,本来想买个西红柿蛋汤的材料,对不对?
老板说:“帮你准备一下。”「叭叭叭叭叭叭」这么一路过来。
“西红柿蛋汤,是吧?嗯,西红柿,有;蛋……鸡蛋,有;鸭蛋,鸭蛋也有。”
“西红柿蛋汤:鸡蛋、鸭蛋、西红柿,你买去好了。”“嗯?”就容易产生这样的问题。
还有的会故意夸大车子的故障或者是车况,借机推荐一些额外的保养项目,诱导不太懂的新手用户去做掉这个项目。
比如说:“你这个车子的油箱,我们师傅刚才看了一下,里面积水有点严重啊,有可能是要做一下油箱除水了。”
又或者说:“你这个车子发动机,我们师傅刚才是看过了,积碳的确很多,有可能做个除积碳会比较好一点。”
这就有点像是什么呢?简单讲就是:你叫了个家庭保洁上门来给你打扫卫生。
扫了一半,保洁突然跑过来说了:“我刚才看见油烟机很脏,搞得厨房都是油渍,你看要不要先洗一下油烟机呀?”
“那你洗吧。”“油烟机还要200块钱。”“嗯?”差不多就这感觉。
面对这些套路,如果各位朋友的确是刚接触车子不久,弄不是很太懂,很简单,严格按照保养手册上来就可以了。
4S店就算是要添加额外的项目,也肯定会写在项目清单上,总有一张纸吧,对吧?
保养手册上写的是:1和2必做,3、4、5可以选择做。或者说就写了:要做1和2。
你这张清单上面看着6行字,显然就是有问题。一个个地对起来,中文字对牢,基本上就是可以避免被坑了。
法子就是很多的了,都给你对牢了,人家没办法。
乱收工时费
乱收工时费也是4S店维修保养比较常见的坑钱办法。
工时费主要算法是:工时定额乘以工时单价。
工时定额不同品牌是不一样的,你不要以为1个工时是1小时,或者1个工时是1分钟,每家不同的。
有的1个工时是5分钟的,有的1个工时是1个小时的。
甚至是不同的维修项目,有时候还不太一样,难度系数不一样,需要单独计算。我们一般人很难弄清楚,我自己也弄不清楚。
《交通运输部关于修改<机动车维修管理规定>的决定》上面有个条例讲的。
新车投放市场6个月内,厂家是要向社会公布车型的维修技术信息和工时定额的。
但实际的情况是:工时定额和单价还不是厂家和4S店联合制定的?又没有全国标准的,最后就物价局批一下。
就好比说:虽然说上市公司的很多信息都是要求公开的,对不对?但是这种复杂的财务信息和专业的东西,你拍在我面前看,我也看不懂,是不是?
基本上都是:我上次碰到一个炒股好厉害的老师,他说这支股票好,我就买了,是不是?
具体的交易线、交易数量,我们其实真的是不认识的,对不对?
有的4S店甚至是工时定额和收费标准都是不给看的,想收多少就收多少的。
东莞市的物价局曾经做过一个访查,结果显示出来:全市按规定悬挂工时费和配件价格表的4S店数量不到一半,50%都没到。
还有的4S店是把工时往多了算的,你比如说:维修保养花了4.1个工时,“那我们就4不舍、5要入,算成5个工时吧。”还真有的。
所以说:我们很难知道这个工时费的深浅。
如果各位朋友弄不太懂、不太搞得明白,比较好的办法是给同品牌的其他4S店打个电话,对比一下,它们互相总要抢生意吧?
它们互相都串通好了,给厂家打个电话,总不会弄错吧?一个电话,对不对?总比被坑好。
缺斤少两
收费贵是一方面,有的4S店外面看看,表面上文章做得OK,没问题,都是合规的,它有可能会从材料和配件上面坑钱。
比较常见的一种做法是:扣留我们用户花钱买下来、剩下来的机油。
《石油知识》期刊上面有论文,《换机油是“抽”还是“放”?》上面有个记录数据的:无论采用重力放油还是高压抽油机抽机油,都是会有所残留的。
根据方式不同,通常会残留10%到20%不等。
这有点像是:你买了一瓶饮料,永远瓶底会留一点点。你吃酸奶的时候,盖子上的奶有可能没有舔完你就扔掉了。
所以,这个师傅少放一点或者少加一点机油,那是纯看个人所谓的“手感”的。
如果你今天刚好碰到个师傅失恋,或者和领导吵架,4L机油只加了3.5L,你又不晓得的,算钱可是按4L算的。
“剩下的0.5L去哪里了?”“不知道,用掉了。”
第2天你走了,“怎么店里又多出0.5L?要不给下个客户再加一下?”甚至是拿出来卖给别人。
如果怕被坑钱,是可以向4S店要求展示所有的材料、配件,一车子给推出来,让我们看清楚。
做完了之后,保养弄好了,剩下来的你全部拿出来,让我看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