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9日,有媒体曝光北京两家4S店违规操作:一家砸了原本没坏的水箱框架,以此扩大送修车辆的受损范围,借此获得保险公司多额的理赔金;另一家是在车辆保养中,维修人员不履行正常流程,用各种暗招,让车主多掏钱,为不必要的保养项目买单。
图片来自新京报
汽车商业评论记者由此走访了多家4S店,得到的部分官方回复是:这种事是个别现象,但有些4S店负责人或售后人员私下告诉记者:这种事很正常,大家都这么做。
事故车辆维修,因为不涉及到车主赔付,4S店有时也会配合车主的换新要求,制造事故现场,加大受损程度。也就是说,车主自己有时因为想更换旧配件,会要求4S店造假。
“报道中提到的事件,存在着一个疑问:被砸了水箱框架的这位车主是否知情?”
由此,报道中提到的破坏水箱框架事件,存在着一个疑问:被砸了水箱框架的这位车主是否知情?虽然修理换件等赔付费用与车主无关,由保险公司支付,但车辆每年的出险次数和赔付金额直接决定了下一次的投保优惠折扣。如果4S店在车主不知情的情况下无故加增项目和赔付成本,敏感的车主会意识到。
所以,4S店背着车主单方面加大赔付项目时,一般都不可能是金额太大的零配件。
水箱框架不同车型不同价格。在淘宝上,2017年款之前朗逸的水箱框架是127元,4S店的换件价格在千元左右。如果修水箱框架,对4S店来说,耗时耗力,车主还不一定满意,最终店里也无利可赚。
一般相对正规4S店的做法是:如果送修车辆配件在事故中确实受损,受损程度在可修可换的模糊边界,4S店售后人员会尽力用各种理由说服车主换件,或者双方协商后加增受损程度达到换件标准。
如果车主同意,这件事对双方其实都有利:4S店增加产值,有钱赚;车主也免费以旧换新了。但这中间,车主还需要衡量的是在增加此次赔付之后,是否会影响自己下一次的投保优惠。
“保险公司因为各种原因,比如工作人员责任心不强、定损现场的取证难度、与4S店微妙的利益关系等原因,保险公司不得不对这些事表示默认。”
在这个过程中,保险公司因为各种原因,比如工作人员责任心不强、定损现场的取证难度、与4S店微妙的利益关系等原因,保险公司不得不对这些事表示默认。
另外有意思的是,保险公司对骗保并没有明确的处罚举措。只有当骗保成为事实后,侦辨和调查工作交由公安机关和交警处理,保险公司一般进行配合调查。
4S店和车主的那些操作
“一位匿名车主向汽车商业评论透露,自己车上的很多配件,比如排气管、车灯等都是通过保险渠道换新的。”
理论上,不涉及第三方的交通事故发生后,在定损现场,保险公司的人必须在场,进行拍照和定损。如果涉及到拆解,配件超过1000元的,有些保险公司比如平安保险会要求在有监控的环境下进行。
零配件是换还是修?如果车主在现场,一般由车主主导决定。车主如果不在现场,由保险公司的工作人员决定。“如果4S店想要换件不想修,他们只有怂恿车主,说这个东西修的话会有什么什么影响诸如此类的话术,但他们本身不能主导保险公司。我们的原则是能修复的修复,不能修复的才换。”一位保险公司的工作人员说。
4S店开出零配件换修清单,由保险公司审核。在可修可换的模糊地带,4S店也可与保险公司协商,比如某个配件的修复难度或其他实际情况。当车辆维修结束,事故比较严重的车辆,保险公司工作人员需要到门店复勘,新旧配件拍照比对,确认都已按约定进行维修。复勘之后的1-2天工作日内,保险公司把理赔的钱打到4S店账上。
在这个过程中,4S店可以做手脚的地方一般在定损前。“比如大灯的某一个零件坏了,保险公司让你修,但这个修复比较麻烦,很难修,我们就沿着撞击的着力点直接凿穿,灯枪就破了,破了就可以换件”,一位4S店的维修人员说。
另外,在修理过程中,有些地方仍用旧件修复,但报给保险公司是换件。“外面小的汽修厂会这么做,4S店一般不会这么做。”这位维修人员说。
为了追求收益,4S店的原则基本是能换不修。“谁有那么多时间修啊!修的效率很低,也没有什么利润。如果不是交通事故,一般配件是不会坏的。我们店里基本上都是换件,修的话,都拿出去送修,或到保险公司指定店里去修。”
另一边,一位匿名车主向汽车商业评论透露,自己车上的很多配件,比如排气管、车灯等都是通过保险渠道换新的。
四年前,他觉得自己别克英朗的排气管长期使用后破损了,需要换件。当时找了店里认识的一名售后人员,这位售后就帮他制造了一个事故现场,“具体怎么做的,我没有看见,但他们把排气管撞坏了,之后走的保险。我这辆车的很多旧件比如保险杠都是通过这种方式换的。那时,很多保险人员都常驻在4S店,售后和他们非常熟,大家都心照不宣。”这位匿名车主说。
这样的情况,随着2017年第二次车险费改的执行频率开始降低,这位车主说:“因为你当年出事故的次数和赔付金额越高,第二年的保费就交得越多。”他觉得不划算。
保险公司的无奈
“如果有人要有心碰撞一个东西或制造一个交通事故,对保险公司来说,我们没有能力判断你是不是主观故意,这个超出我们的范围了。”
10月19日,有媒体曝光北京两家4S店违规操作:一家砸了原本没坏的水箱框架,以此扩大送修车辆的受损范围,借此获得保险公司多额的理赔金;另一家是在车辆保养中,维修人员不履行正常流程,用各种暗招,让车主多掏钱,为不必要的保养项目买单。
图片来自新京报
汽车商业评论记者由此走访了多家4S店,得到的部分官方回复是:这种事是个别现象,但有些4S店负责人或售后人员私下告诉记者:这种事很正常,大家都这么做。
事故车辆维修,因为不涉及到车主赔付,4S店有时也会配合车主的换新要求,制造事故现场,加大受损程度。也就是说,车主自己有时因为想更换旧配件,会要求4S店造假。
“报道中提到的事件,存在着一个疑问:被砸了水箱框架的这位车主是否知情?”
由此,报道中提到的破坏水箱框架事件,存在着一个疑问:被砸了水箱框架的这位车主是否知情?虽然修理换件等赔付费用与车主无关,由保险公司支付,但车辆每年的出险次数和赔付金额直接决定了下一次的投保优惠折扣。如果4S店在车主不知情的情况下无故加增项目和赔付成本,敏感的车主会意识到。
所以,4S店背着车主单方面加大赔付项目时,一般都不可能是金额太大的零配件。
水箱框架不同车型不同价格。在淘宝上,2017年款之前朗逸的水箱框架是127元,4S店的换件价格在千元左右。如果修水箱框架,对4S店来说,耗时耗力,车主还不一定满意,最终店里也无利可赚。
一般相对正规4S店的做法是:如果送修车辆配件在事故中确实受损,受损程度在可修可换的模糊边界,4S店售后人员会尽力用各种理由说服车主换件,或者双方协商后加增受损程度达到换件标准。
如果车主同意,这件事对双方其实都有利:4S店增加产值,有钱赚;车主也免费以旧换新了。但这中间,车主还需要衡量的是在增加此次赔付之后,是否会影响自己下一次的投保优惠。
“保险公司因为各种原因,比如工作人员责任心不强、定损现场的取证难度、与4S店微妙的利益关系等原因,保险公司不得不对这些事表示默认。”
在这个过程中,保险公司因为各种原因,比如工作人员责任心不强、定损现场的取证难度、与4S店微妙的利益关系等原因,保险公司不得不对这些事表示默认。
另外有意思的是,保险公司对骗保并没有明确的处罚举措。只有当骗保成为事实后,侦辨和调查工作交由公安机关和交警处理,保险公司一般进行配合调查。
4S店和车主的那些操作
“一位匿名车主向汽车商业评论透露,自己车上的很多配件,比如排气管、车灯等都是通过保险渠道换新的。”
理论上,不涉及第三方的交通事故发生后,在定损现场,保险公司的人必须在场,进行拍照和定损。如果涉及到拆解,配件超过1000元的,有些保险公司比如平安保险会要求在有监控的环境下进行。
零配件是换还是修?如果车主在现场,一般由车主主导决定。车主如果不在现场,由保险公司的工作人员决定。“如果4S店想要换件不想修,他们只有怂恿车主,说这个东西修的话会有什么什么影响诸如此类的话术,但他们本身不能主导保险公司。我们的原则是能修复的修复,不能修复的才换。”一位保险公司的工作人员说。
4S店开出零配件换修清单,由保险公司审核。在可修可换的模糊地带,4S店也可与保险公司协商,比如某个配件的修复难度或其他实际情况。当车辆维修结束,事故比较严重的车辆,保险公司工作人员需要到门店复勘,新旧配件拍照比对,确认都已按约定进行维修。复勘之后的1-2天工作日内,保险公司把理赔的钱打到4S店账上。
在这个过程中,4S店可以做手脚的地方一般在定损前。“比如大灯的某一个零件坏了,保险公司让你修,但这个修复比较麻烦,很难修,我们就沿着撞击的着力点直接凿穿,灯枪就破了,破了就可以换件”,一位4S店的维修人员说。
另外,在修理过程中,有些地方仍用旧件修复,但报给保险公司是换件。“外面小的汽修厂会这么做,4S店一般不会这么做。”这位维修人员说。
为了追求收益,4S店的原则基本是能换不修。“谁有那么多时间修啊!修的效率很低,也没有什么利润。如果不是交通事故,一般配件是不会坏的。我们店里基本上都是换件,修的话,都拿出去送修,或到保险公司指定店里去修。”
另一边,一位匿名车主向汽车商业评论透露,自己车上的很多配件,比如排气管、车灯等都是通过保险渠道换新的。
四年前,他觉得自己别克英朗的排气管长期使用后破损了,需要换件。当时找了店里认识的一名售后人员,这位售后就帮他制造了一个事故现场,“具体怎么做的,我没有看见,但他们把排气管撞坏了,之后走的保险。我这辆车的很多旧件比如保险杠都是通过这种方式换的。那时,很多保险人员都常驻在4S店,售后和他们非常熟,大家都心照不宣。”这位匿名车主说。
这样的情况,随着2017年第二次车险费改的执行频率开始降低,这位车主说:“因为你当年出事故的次数和赔付金额越高,第二年的保费就交得越多。”他觉得不划算。
保险公司的无奈
“如果有人要有心碰撞一个东西或制造一个交通事故,对保险公司来说,我们没有能力判断你是不是主观故意,这个超出我们的范围了。”
10月19日,有媒体曝光北京两家4S店违规操作:一家砸了原本没坏的水箱框架,以此扩大送修车辆的受损范围,借此获得保险公司多额的理赔金;另一家是在车辆保养中,维修人员不履行正常流程,用各种暗招,让车主多掏钱,为不必要的保养项目买单。
图片来自新京报
汽车商业评论由此走访了多家4S店,得到的部分官方回复是:这种事是个别现象,但有些4S店负责人或售后人员私下告诉汽车商业评论:这种事很正常,大家都这么做。
事故车辆维修,因为不涉及到车主赔付,4S店有时也会配合车主的换新要求,制造事故现场,加大受损程度。也就是说,车主自己有时因为想更换旧配件,会要求4S店造假。
“报道中提到的事件,存在着一个疑问:被砸了水箱框架的这位车主是否知情?”
由此,报道中提到的破坏水箱框架事件,存在着一个疑问:被砸了水箱框架的这位车主是否知情?虽然修理换件等赔付费用与车主无关,由保险公司支付,但车辆每年的出险次数和赔付金额直接决定了下一次的投保优惠折扣。如果4S店在车主不知情的情况下无故加增项目和赔付成本,敏感的车主会意识到。
所以,4S店背着车主单方面加大赔付项目时,一般都不可能是金额太大的零配件。
水箱框架不同车型不同价格。在淘宝上,2017年款之前朗逸的水箱框架是127元,4S店的换件价格在千元左右。如果修水箱框架,对4S店来说,耗时耗力,车主还不一定满意,最终店里也无利可赚。
一般相对正规4S店的做法是:如果送修车辆配件在事故中确实受损,受损程度在可修可换的模糊边界,4S店售后人员会尽力用各种理由说服车主换件,或者双方协商后加增受损程度达到换件标准。
如果车主同意,这件事对双方其实都有利:4S店增加产值,有钱赚;车主也免费以旧换新了。但这中间,车主还需要衡量的是在增加此次赔付之后,是否会影响自己下一次的投保优惠。
“保险公司因为各种原因,比如工作人员责任心不强、定损现场的取证难度、与4S店微妙的利益关系等原因,保险公司不得不对这些事表示默认。”
在这个过程中,保险公司因为各种原因,比如工作人员责任心不强、定损现场的取证难度、与4S店微妙的利益关系等原因,保险公司不得不对这些事表示默认。
另外有意思的是,保险公司对骗保并没有明确的处罚举措。只有当骗保成为事实后,侦辨和调查工作交由公安机关和交警处理,保险公司一般进行配合调查。
4S店和车主的那些操作
“一位匿名车主向汽车商业评论透露,自己车上的很多配件,比如排气管、车灯等都是通过保险渠道换新的。”
理论上,不涉及第三方的交通事故发生后,在定损现场,保险公司的人必须在场,进行拍照和定损。如果涉及到拆解,配件超过1000元的,有些保险公司比如平安保险会要求在有监控的环境下进行。
零配件是换还是修?如果车主在现场,一般由车主主导决定。车主如果不在现场,由保险公司的工作人员决定。“如果4S店想要换件不想修,他们只有怂恿车主,说这个东西修的话会有什么什么影响诸如此类的话术,但他们本身不能主导保险公司。我们的原则是能修复的修复,不能修复的才换。”一位保险公司的工作人员说。
4S店开出零配件换修清单,由保险公司审核。在可修可换的模糊地带,4S店也可与保险公司协商,比如某个配件的修复难度或其他实际情况。当车辆维修结束,事故比较严重的车辆,保险公司工作人员需要到门店复勘,新旧配件拍照比对,确认都已按约定进行维修。复勘之后的1-2天工作日内,保险公司把理赔的钱打到4S店账上。
在这个过程中,4S店可以做手脚的地方一般在定损前。“比如大灯的某一个零件坏了,保险公司让你修,但这个修复比较麻烦,很难修,我们就沿着撞击的着力点直接凿穿,灯枪就破了,破了就可以换件”,一位4S店的维修人员说。
另外,在修理过程中,有些地方仍用旧件修复,但报给保险公司是换件。“外面小的汽修厂会这么做,4S店一般不会这么做。”这位维修人员说。
为了追求收益,4S店的原则基本是能换不修。“谁有那么多时间修啊!修的效率很低,也没有什么利润。如果不是交通事故,一般配件是不会坏的。我们店里基本上都是换件,修的话,都拿出去送修,或到保险公司指定店里去修。”
另一边,一位匿名车主向汽车商业评论透露,自己车上的很多配件,比如排气管、车灯等都是通过保险渠道换新的。
四年前,他觉得自己别克英朗的排气管长期使用后破损了,需要换件。当时找了店里认识的一名售后人员,这位售后就帮他制造了一个事故现场,“具体怎么做的,我没有看见,但他们把排气管撞坏了,之后走的保险。我这辆车的很多旧件比如保险杠都是通过这种方式换的。那时,很多保险人员都常驻在4S店,售后和他们非常熟,大家都心照不宣。”这位匿名车主说。
这样的情况,随着2017年第二次车险费改的执行频率开始降低,这位车主说:“因为你当年出事故的次数和赔付金额越高,第二年的保费就交得越多。”他觉得不划算。
10月19日,有媒体曝光北京两家4S店违规操作:一家砸了原本没坏的水箱框架,以此扩大送修车辆的受损范围,借此获得保险公司多额的理赔金;另一家是在车辆保养中,维修人员不履行正常流程,用各种暗招,让车主多掏钱,为不必要的保养项目买单。
图片来自新京报
汽车商业评论由此走访了多家4S店,得到的部分官方回复是:这种事是个别现象,但有些4S店负责人或售后人员私下告诉汽车商业评论:这种事很正常,大家都这么做。
事故车辆维修,因为不涉及到车主赔付,4S店有时也会配合车主的换新要求,制造事故现场,加大受损程度。也就是说,车主自己有时因为想更换旧配件,会要求4S店造假。
“报道中提到的事件,存在着一个疑问:被砸了水箱框架的这位车主是否知情?”
由此,报道中提到的破坏水箱框架事件,存在着一个疑问:被砸了水箱框架的这位车主是否知情?虽然修理换件等赔付费用与车主无关,由保险公司支付,但车辆每年的出险次数和赔付金额直接决定了下一次的投保优惠折扣。如果4S店在车主不知情的情况下无故加增项目和赔付成本,敏感的车主会意识到。
所以,4S店背着车主单方面加大赔付项目时,一般都不可能是金额太大的零配件。
水箱框架不同车型不同价格。在淘宝上,2017年款之前朗逸的水箱框架是127元,4S店的换件价格在千元左右。如果修水箱框架,对4S店来说,耗时耗力,车主还不一定满意,最终店里也无利可赚。
一般相对正规4S店的做法是:如果送修车辆配件在事故中确实受损,受损程度在可修可换的模糊边界,4S店售后人员会尽力用各种理由说服车主换件,或者双方协商后加增受损程度达到换件标准。
如果车主同意,这件事对双方其实都有利:4S店增加产值,有钱赚;车主也免费以旧换新了。但这中间,车主还需要衡量的是在增加此次赔付之后,是否会影响自己下一次的投保优惠。
“保险公司因为各种原因,比如工作人员责任心不强、定损现场的取证难度、与4S店微妙的利益关系等原因,保险公司不得不对这些事表示默认。”
在这个过程中,保险公司因为各种原因,比如工作人员责任心不强、定损现场的取证难度、与4S店微妙的利益关系等原因,保险公司不得不对这些事表示默认。
另外有意思的是,保险公司对骗保并没有明确的处罚举措。只有当骗保成为事实后,侦辨和调查工作交由公安机关和交警处理,保险公司一般进行配合调查。
4S店和车主的那些操作
“一位匿名车主向汽车商业评论透露,自己车上的很多配件,比如排气管、车灯等都是通过保险渠道换新的。”
理论上,不涉及第三方的交通事故发生后,在定损现场,保险公司的人必须在场,进行拍照和定损。如果涉及到拆解,配件超过1000元的,有些保险公司比如平安保险会要求在有监控的环境下进行。
零配件是换还是修?如果车主在现场,一般由车主主导决定。车主如果不在现场,由保险公司的工作人员决定。“如果4S店想要换件不想修,他们只有怂恿车主,说这个东西修的话会有什么什么影响诸如此类的话术,但他们本身不能主导保险公司。我们的原则是能修复的修复,不能修复的才换。”一位保险公司的工作人员说。
4S店开出零配件换修清单,由保险公司审核。在可修可换的模糊地带,4S店也可与保险公司协商,比如某个配件的修复难度或其他实际情况。当车辆维修结束,事故比较严重的车辆,保险公司工作人员需要到门店复勘,新旧配件拍照比对,确认都已按约定进行维修。复勘之后的1-2天工作日内,保险公司把理赔的钱打到4S店账上。
在这个过程中,4S店可以做手脚的地方一般在定损前。“比如大灯的某一个零件坏了,保险公司让你修,但这个修复比较麻烦,很难修,我们就沿着撞击的着力点直接凿穿,灯枪就破了,破了就可以换件”,一位4S店的维修人员说。
另外,在修理过程中,有些地方仍用旧件修复,但报给保险公司是换件。“外面小的汽修厂会这么做,4S店一般不会这么做。”这位维修人员说。
为了追求收益,4S店的原则基本是能换不修。“谁有那么多时间修啊!修的效率很低,也没有什么利润。如果不是交通事故,一般配件是不会坏的。我们店里基本上都是换件,修的话,都拿出去送修,或到保险公司指定店里去修。”
另一边,一位匿名车主向汽车商业评论透露,自己车上的很多配件,比如排气管、车灯等都是通过保险渠道换新的。
四年前,他觉得自己别克英朗的排气管长期使用后破损了,需要换件。当时找了店里认识的一名售后人员,这位售后就帮他制造了一个事故现场,“具体怎么做的,我没有看见,但他们把排气管撞坏了,之后走的保险。我这辆车的很多旧件比如保险杠都是通过这种方式换的。那时,很多保险人员都常驻在4S店,售后和他们非常熟,大家都心照不宣。”这位匿名车主说。
这样的情况,随着2017年第二次车险费改的执行频率开始降低,这位车主说:“因为你当年出事故的次数和赔付金额越高,第二年的保费就交得越多。”他觉得不划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