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S店价格比二级经销商略高,因为二级经销商的车也来自于4S店,属于帮4S店卖车,价格一样谁会在二级经销商买。
2:现在属于三包到店,责任到人,实际上二级经销商卖的车也来自于4S店,所以三包上的名字并不是二级而是4S店。但是!因为二级调货渠道很多,很多人去4S店问没车结果在二级经销商拿到车,很有可能那辆车就是其他地方运过来的,三包困难或者有故障无法索赔,哪个更靠谱不言而喻。
3:二级的苛捐杂税实际上比4S店多很多,建议你先去二级谈优惠再去4S店买最为划算。二级因为要跟4S店竞争,第一口报价就是4S店的销售价或者行情价,以此让去过4S店的客户价格产生差距感,而且价格比4S店好谈。现在因为车不好卖,很多二级和4S店的售价差不多,但是二级更容易给客户放价格
其实说简单点
1:4S店价格比二级经销商略高,因为二级经销商的车也来自于4S店,属于帮4S店卖车,价格一样谁会在二级经销商买。
2:现在属于三包到店,责任到人,实际上二级经销商卖的车也来自于4S店,所以三包上的名字并不是二级而是4S店。但是!因为二级调货渠道很多,很多人去4S店问没车结果在二级经销商拿到车,很有可能那辆车就是其他地方运过来的,三包困难或者有故障无法索赔,哪个更靠谱不言而喻。
3:二级的苛捐杂税实际上比4S店多很多,建议你先去二级谈优惠再去4S店买最为划算。二级因为要跟4S店竞争,第一口报价就是4S店的销售价或者行情价,以此让去过4S店的客户价格产生差距感,而且价格比4S店好谈。现在因为车不好卖,很多二级和4S店的售价差不多,但是二级更容易给客户放价格
其实说简单点
文章很短,只说干货。全部为亲身经历总结的。我认为把被坑经历广而告之对这个社会有正的贡献,好事就不宣传了,但是坏事如果没有得到应有的审判,那就告诉大家小心一些。大家好好看看,减少麻烦,不然会很闹心的,少则半个月,多则半年。请把“保护”打在评论里。
作者情况:小白,新手司机,第一次买车。买车之前看各种信息,一是不知道需要在网上看些什么,二是不知道买车是什么程序,所以很多事情都是后知后觉,边看边学。买车过程:一、买车前敲定预算,在预算范围内看大概车型和销量,逛车展,敲定买轿车还是SUV。二、敲定3-5款车,在网上搜索4S店,提前打电话问询大概价格并约定到4S店看车和试乘试驾的时间。三、敲定2-3家4S店的某款车型,商讨最终价格,做最直观的比较。四、定下最终要买车的4S店,交钱。排雷:买车过程中的雷点集中在第三步。汽车是一个同质化严重的产品,汽车的性能被各项指标量化的非常清晰。从量化角度看,汽车的价格可以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裸车价格,第二部分为4S店增值服务价格。第一部分的裸车价格,裸车价格可以通过4S店的汽车宣传手册直观看到(价格以4S店实际报价为准),不同款、不同配置的汽车对应哪些零部件。要高配还是低配,就看价格差,和差异的零部件就可以。看高配多出来的功能自己是否需要就足够。第二部分,4S店增值服务价格,包括保险、如贷款的金融服务费、如需他们上牌的上牌费。一般4S店是不会允许顾客买裸车的,所以保险是一定要在4S店办的,20万左右的新车,在保险公司上保险为4000元左右,4S店为7000+。保险比较难讲价,是4S店的利润来源之一,这也可以理解。金融服务费和上牌费是可以讨价还价的,近几年这两项费用爆发大量冲突,电视和网络上多有报道,亳州某4S店的事情大家应该都知道,所以4S店在这两个费用上消停多了,如果你提了,可以给你减免,但是如果你不知道,肯定还会zai你一下。正如前面提到,汽车是一个同质化严重,很容易量化比较的产品,如果价格信息公开,很容易陷入价格战。为了维持汽车的“朦胧美”,赚取全部的消费者剩余,4S店的销售都不会很干脆的报价,电话里是肯定不会报价的,电话报价价格和网络上差不多。如果真想揭开它“神秘的面纱”,必须去4S店里,而且很难去一次就掌握它的真实可入手价格,需要“三顾茅庐”,让销售看到你的诚意。掌握了上面提到的汽车量化方法,可以避免掉很多的价格坑,但是我还是掉到其他坑里了。只能说“城市套路深,我要回农村”。掉坑经历:我摔倒在“意向金”上了。买车前也做好攻略了,特别是对合同的“定金”还是“订金”深究了一下,但是没想到,还有“意向金”这个东西。我走了两家店,见到之前想买的两款车“真身”以后,幻灭了,之前关于车的功课白做了,于是看看其他车,从头开始了解。我来到一汽马自达店,本来想先看一下,然后销售主动主动提及某款配置他们库存多了,可以优惠。对这款配置了解以后,我觉得还可以接受,于是商讨价格,销售提供了一个价格。因为之前被其他车的低配高价打击了,当时觉得这个价格还可以,于是带着对这个销售的好印象回家了。经朋友建议,第二天把相关4S店都走了一遍,结果他们还是老套路,就是一次去不会给最低价,都是比网上价格低一点点,然后回到第一家,就价格进一步商讨。重点!!!!套路来了!销售表示需要问经理或者店长,然后消失半个小时,回来说给便宜2000,但是这个价格需要向厂家打报告,不然他们不能这么“低”的价格销售。如果给厂家打报告,报告批复下来就必须买走,为了保证他报告以后我会买走,需要我缴纳2000元意向金。WHAT?!意向金是什么东西?销售解释,意向金就是你想买这个车,我给厂家打报告,厂家规定打报告批复下来以后你必须买走。但是同时表示,意向金随时可退的,就是说他刚才计算的价格需要厂家同意才能卖,我缴纳2000元,他才去问厂家这个价格是否可以。(记住这套说辞)当时就觉得他说的很混乱,我都已经知道价格了,为什么还要交钱?为什么2000元还要厂家请示,厂家权利这么大吗?为什么一边说打报告必须买,另一边说意向金随时可退?但是因为脸皮薄,被销售各种套近乎,导致即使觉得他消失半小时请示什么领导是套路,但是也相信他是实在人,他说可退那就先交着让他去问问厂家吧。(持续一个月的纠纷因一念之差埋下了种子)其他4S店在第一次上门去的时候都不冷不热的,价格也没有什么竞争力,当时觉得就第一家买好了。结果,在走完该品牌的全部4S店,交了第一家店2000意向金的晚上,其他4S店开始了狂轰滥炸,我走了以后,他们觉得我很有买车诚意,开始拼命争取了。(可能这是正常4S店的套路,第一家店知道他的竞争对手什么样,所以打时间差,提前扣住我2000元意向金,保证我面对其他店即使优惠2000也不会动摇。套路!套路!这一刻其实就注定了第一家店不会按照承诺退意向金了)其他店看到我100%的购车意愿,并且准备好钱可以马上提车的实力以后,开始疯狂争取。我因为最了解的还是第一家店的价格,其他店的水分还很大,我自然以第一家店为基准点来比较其他店。这时我的目标很明确—-相同配置,价低者得;相同价格,新车得。这时我开始担心我的意向金了,于是我去任何店谈价格,我都会同第一家店的销售联系,明明白白的告诉他我打算去哪里看车,他也表示还没有给厂家提交书面价格申请,我可以去任何店看,同时表示意向金可退。另外一家店给出最终价格,提供更好的价格、更好的服务,于是我觉得在这家店购买,同时联系第一家店销售,不用给厂家打报告了,我要退意向金了。销售表示可以退,但是他需要问一下他们店长,我于是等待他的回复。第一家店一直没有回复,我直接来到他们店里退意向金,这时销售带着店长出来了。店长怒气冲冲,质问为什么没在他家买车,仿佛我犯了天大过错。(套路开始转向PUA)该店长然后表示,我问价了就得买,她给我报了他们店的最低价,即使没打报告,我也得买。然后她和我买车的店说好了,我在另外一家店买车算是他们让给对方的,让对方退给我2000元。我说根本没有人提这个事情呀。该店长说他们4S店之间有协议,超1000元以上意向金就不能退了。(厉害!行业间协议凌驾于法律)我说不知道我来4S店看车让他们花费多大费用,产生多少成本了,而且他们原来以给厂家书面报告为借口收取的意向金,他们也并没有打报告。行为没发生,为什么不退钱呢?但是为了尽快解决,不浪费彼此时间,而且我要去外地,我可以给予他们500元算是“费用”,只给我1500元就可以,该店长迟疑了一下,然后拒绝。(毕竟耗下去可能收益2000元,500元算什么)该店长表示,她要联系厂家,让厂家评理(占据道德高地了,走消费者的路,让消费者无路可走)。让我下周等信,然后杳无音信。我拨打该品牌厂家投诉热线,客服表示店里扣钱不对,厂家会联系对方要求退钱给我,然后一周又过去了,无人联系。我多次拨打该电话,客服态度很好,但是表示厂家对4S店没有很大约束力,只是合作关系。(管不了早说啊!)于是通过电话和12315网站在工商部门投诉该店,该店所在辖区的工商部门很快就有了回复,表示联系对方销售经理,销售经理说会和我联系,然后不是销售经理联系我,而是直接接触的那个销售联系我,表示可退意向金了,需要我邮寄过去票据或者本人去办理。(邮寄或者本人办理的费用自理)工商部门稍后回访,我表示对方同意退意向金了,但是他们是否会有处罚?工商的工作人员表示,退钱就可以了,处罚的话我也有错,我错在在一家店问价格然后去另外一家店买了,工商人员也很忙,如果给我退钱他们就算解决完这个投诉案了。至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1、买车不能问一家的价格,然后在另外一家买。买衣服、买家电、买任何东西都可以多看多问,买车不可以,为什么?别问,问就是4S店规定的消费者职业道德,你违反道德了。这个道德得到了4S店的自我认可,和某些监管部门的认可,马上就要在“人大会议”上讨论了,可能很快就要“出台”了。2、捂紧自己的荷包,如果你不拿出来他们抢是犯罪,如果你拿出来就是他们的。在最终价格敲定前,无论4S店以任何名义让你交任何费用,无论“意向金”、“可退金”、“订金”,什么乱七八糟的,任何需要打报告的店,就让他far away。现在的市场监督环境越来越好,但是4S店还是法外之地,为啥?别问,问就是大资本的特权。哪个人能随随便便开4S店,只有他坑你的,没有你占他便宜的,否则你就违反了消费者职业道德。对于与4S店的博弈,4S店方只有0或正值,没有负值,而消费者有负值,那对于4S店的策略来说,没有外部强有力的监督惩罚机制的基础上,拖着不给是最优决策,是理性选择。3、不是所有人都是聪明人,找一家聪明人多的4S店买车,否则后续保养打交道你也会很头疼。道理是和讲理的人说的,约定是和聪明人说的,不然碰到非蠢既坏的“糊涂蛋”,你就等着听各种前后不一的话吧。同聪明的知乎朋友的分析(此分析不要同文中提到的三方讲,他们不懂且不信):从短期看,4S店实现了自己的次优目标,收益0元,成本0元,消费者收益0元(自己的钱拿回来只能说是不是负值,不能作为正值),成本N元(还不包括花费的时间)。从长期看,随着消费者受害群体的增加,信息扩散到足够广,更多消费者对4S店、厂家、管理部门的信心下降,进而消费进一步抑制,经济继续下行。那么如何打破这种恶性循环,需要从整体环境入手,即4S店的监督环境,让4S店在不履行自己承诺,损害消费者利益时,受到处罚,而不仅仅是退回消费者的钱。可能会有杠精说,别人都没事,怎么就你事这么多,都退你钱了还不依不饶。那我只能说“您真是消费者职业道德的守护神啊! ”,没有资本家的命,操着资本家的心。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网易体育 2022-10-30 07:16:10
极目新闻 2022-10-30 08:59:53
新京报 2022-10-29 20:35:09
生财之路 2022-10-29 21:47:31
东球弟 2022-10-30 09:51:05
网易体育 2022-10-30 09:38:05
聪明乖怪 2022-10-30 01:51:15
刀刀说事 2022-10-29 18:21:57
野离离 2022-10-29 17:58:05
侃古论今 2022-10-28 20:24:00
九方鱼论 2022-10-29 22:39:15
小六电影解说 2022-10-30 07:21:49
黑灰情报局 2022-10-29 09:00:07
天下游戏吧 2022-10-30 09:40:28
乒乓小球 2022-10-30 03:04:38
陈桂励志馆 2022-10-29 10:51:24
健康老西医 2022-10-29 21:56:03
最高人民检察院 2022-10-30 10:32:24
石家庄董超 2022-10-29 13:30:46
渡兰讲故事 2022-10-27 11:03:41
紫雨说娱乐 2022-10-30 06:35:59
看晓天下事 2022-10-29 13:25:53
网易体育 2022-10-29 21:26:35
电竞简评 2022-10-25 22:16:05
BOSS外传 2022-10-30 07:10:23
阿藏历史 2022-10-30 03:30:02
网易体育 2022-10-29 21:36:41
荆楚文娱 2022-10-30 04:21:40
大张哥哥 2022-10-27 19:40:57
环球网 2022-10-30 11:21:09
四只小鹿 2022-10-27 14:24:37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2-10-30 12:37:31
文章很短,只说干货。全部为亲身经历总结的。我认为把被坑经历广而告之对这个社会有正的贡献,好事就不宣传了,但是坏事如果没有得到应有的审判,那就告诉大家小心一些。大家好好看看,减少麻烦,不然会很闹心的,少则半个月,多则半年。请把“保护”打在评论里。
作者情况:小白,新手司机,第一次买车。买车之前看各种信息,一是不知道需要在网上看些什么,二是不知道买车是什么程序,所以很多事情都是后知后觉,边看边学。买车过程:一、买车前敲定预算,在预算范围内看大概车型和销量,逛车展,敲定买轿车还是SUV。二、敲定3-5款车,在网上搜索4S店,提前打电话问询大概价格并约定到4S店看车和试乘试驾的时间。三、敲定2-3家4S店的某款车型,商讨最终价格,做最直观的比较。四、定下最终要买车的4S店,交钱。排雷:买车过程中的雷点集中在第三步。汽车是一个同质化严重的产品,汽车的性能被各项指标量化的非常清晰。从量化角度看,汽车的价格可以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裸车价格,第二部分为4S店增值服务价格。第一部分的裸车价格,裸车价格可以通过4S店的汽车宣传手册直观看到(价格以4S店实际报价为准),不同款、不同配置的汽车对应哪些零部件。要高配还是低配,就看价格差,和差异的零部件就可以。看高配多出来的功能自己是否需要就足够。第二部分,4S店增值服务价格,包括保险、如贷款的金融服务费、如需他们上牌的上牌费。一般4S店是不会允许顾客买裸车的,所以保险是一定要在4S店办的,20万左右的新车,在保险公司上保险为4000元左右,4S店为7000+。保险比较难讲价,是4S店的利润来源之一,这也可以理解。金融服务费和上牌费是可以讨价还价的,近几年这两项费用爆发大量冲突,电视和网络上多有报道,亳州某4S店的事情大家应该都知道,所以4S店在这两个费用上消停多了,如果你提了,可以给你减免,但是如果你不知道,肯定还会zai你一下。正如前面提到,汽车是一个同质化严重,很容易量化比较的产品,如果价格信息公开,很容易陷入价格战。为了维持汽车的“朦胧美”,赚取全部的消费者剩余,4S店的销售都不会很干脆的报价,电话里是肯定不会报价的,电话报价价格和网络上差不多。如果真想揭开它“神秘的面纱”,必须去4S店里,而且很难去一次就掌握它的真实可入手价格,需要“三顾茅庐”,让销售看到你的诚意。掌握了上面提到的汽车量化方法,可以避免掉很多的价格坑,但是我还是掉到其他坑里了。只能说“城市套路深,我要回农村”。掉坑经历:我摔倒在“意向金”上了。买车前也做好攻略了,特别是对合同的“定金”还是“订金”深究了一下,但是没想到,还有“意向金”这个东西。我走了两家店,见到之前想买的两款车“真身”以后,幻灭了,之前关于车的功课白做了,于是看看其他车,从头开始了解。我来到一汽马自达店,本来想先看一下,然后销售主动主动提及某款配置他们库存多了,可以优惠。对这款配置了解以后,我觉得还可以接受,于是商讨价格,销售提供了一个价格。因为之前被其他车的低配高价打击了,当时觉得这个价格还可以,于是带着对这个销售的好印象回家了。经朋友建议,第二天把相关4S店都走了一遍,结果他们还是老套路,就是一次去不会给最低价,都是比网上价格低一点点,然后回到第一家,就价格进一步商讨。重点!!!!套路来了!销售表示需要问经理或者店长,然后消失半个小时,回来说给便宜2000,但是这个价格需要向厂家打报告,不然他们不能这么“低”的价格销售。如果给厂家打报告,报告批复下来就必须买走,为了保证他报告以后我会买走,需要我缴纳2000元意向金。WHAT?!意向金是什么东西?销售解释,意向金就是你想买这个车,我给厂家打报告,厂家规定打报告批复下来以后你必须买走。但是同时表示,意向金随时可退的,就是说他刚才计算的价格需要厂家同意才能卖,我缴纳2000元,他才去问厂家这个价格是否可以。(记住这套说辞)当时就觉得他说的很混乱,我都已经知道价格了,为什么还要交钱?为什么2000元还要厂家请示,厂家权利这么大吗?为什么一边说打报告必须买,另一边说意向金随时可退?但是因为脸皮薄,被销售各种套近乎,导致即使觉得他消失半小时请示什么领导是套路,但是也相信他是实在人,他说可退那就先交着让他去问问厂家吧。(持续一个月的纠纷因一念之差埋下了种子)其他4S店在第一次上门去的时候都不冷不热的,价格也没有什么竞争力,当时觉得就第一家买好了。结果,在走完该品牌的全部4S店,交了第一家店2000意向金的晚上,其他4S店开始了狂轰滥炸,我走了以后,他们觉得我很有买车诚意,开始拼命争取了。(可能这是正常4S店的套路,第一家店知道他的竞争对手什么样,所以打时间差,提前扣住我2000元意向金,保证我面对其他店即使优惠2000也不会动摇。套路!套路!这一刻其实就注定了第一家店不会按照承诺退意向金了)其他店看到我100%的购车意愿,并且准备好钱可以马上提车的实力以后,开始疯狂争取。我因为最了解的还是第一家店的价格,其他店的水分还很大,我自然以第一家店为基准点来比较其他店。这时我的目标很明确—-相同配置,价低者得;相同价格,新车得。这时我开始担心我的意向金了,于是我去任何店谈价格,我都会同第一家店的销售联系,明明白白的告诉他我打算去哪里看车,他也表示还没有给厂家提交书面价格申请,我可以去任何店看,同时表示意向金可退。另外一家店给出最终价格,提供更好的价格、更好的服务,于是我觉得在这家店购买,同时联系第一家店销售,不用给厂家打报告了,我要退意向金了。销售表示可以退,但是他需要问一下他们店长,我于是等待他的回复。第一家店一直没有回复,我直接来到他们店里退意向金,这时销售带着店长出来了。店长怒气冲冲,质问为什么没在他家买车,仿佛我犯了天大过错。(套路开始转向PUA)该店长然后表示,我问价了就得买,她给我报了他们店的最低价,即使没打报告,我也得买。然后她和我买车的店说好了,我在另外一家店买车算是他们让给对方的,让对方退给我2000元。我说根本没有人提这个事情呀。该店长说他们4S店之间有协议,超1000元以上意向金就不能退了。(厉害!行业间协议凌驾于法律)我说不知道我来4S店看车让他们花费多大费用,产生多少成本了,而且他们原来以给厂家书面报告为借口收取的意向金,他们也并没有打报告。行为没发生,为什么不退钱呢?但是为了尽快解决,不浪费彼此时间,而且我要去外地,我可以给予他们500元算是“费用”,只给我1500元就可以,该店长迟疑了一下,然后拒绝。(毕竟耗下去可能收益2000元,500元算什么)该店长表示,她要联系厂家,让厂家评理(占据道德高地了,走消费者的路,让消费者无路可走)。让我下周等信,然后杳无音信。我拨打该品牌厂家投诉热线,客服表示店里扣钱不对,厂家会联系对方要求退钱给我,然后一周又过去了,无人联系。我多次拨打该电话,客服态度很好,但是表示厂家对4S店没有很大约束力,只是合作关系。(管不了早说啊!)于是通过电话和12315网站在工商部门投诉该店,该店所在辖区的工商部门很快就有了回复,表示联系对方销售经理,销售经理说会和我联系,然后不是销售经理联系我,而是直接接触的那个销售联系我,表示可退意向金了,需要我邮寄过去票据或者本人去办理。(邮寄或者本人办理的费用自理)工商部门稍后回访,我表示对方同意退意向金了,但是他们是否会有处罚?工商的工作人员表示,退钱就可以了,处罚的话我也有错,我错在在一家店问价格然后去另外一家店买了,工商人员也很忙,如果给我退钱他们就算解决完这个投诉案了。至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1、买车不能问一家的价格,然后在另外一家买。买衣服、买家电、买任何东西都可以多看多问,买车不可以,为什么?别问,问就是4S店规定的消费者职业道德,你违反道德了。这个道德得到了4S店的自我认可,和某些监管部门的认可,马上就要在“人大会议”上讨论了,可能很快就要“出台”了。2、捂紧自己的荷包,如果你不拿出来他们抢是犯罪,如果你拿出来就是他们的。在最终价格敲定前,无论4S店以任何名义让你交任何费用,无论“意向金”、“可退金”、“订金”,什么乱七八糟的,任何需要打报告的店,就让他far away。现在的市场监督环境越来越好,但是4S店还是法外之地,为啥?别问,问就是大资本的特权。哪个人能随随便便开4S店,只有他坑你的,没有你占他便宜的,否则你就违反了消费者职业道德。对于与4S店的博弈,4S店方只有0或正值,没有负值,而消费者有负值,那对于4S店的策略来说,没有外部强有力的监督惩罚机制的基础上,拖着不给是最优决策,是理性选择。3、不是所有人都是聪明人,找一家聪明人多的4S店买车,否则后续保养打交道你也会很头疼。道理是和讲理的人说的,约定是和聪明人说的,不然碰到非蠢既坏的“糊涂蛋”,你就等着听各种前后不一的话吧。同聪明的知乎朋友的分析(此分析不要同文中提到的三方讲,他们不懂且不信):从短期看,4S店实现了自己的次优目标,收益0元,成本0元,消费者收益0元(自己的钱拿回来只能说是不是负值,不能作为正值),成本N元(还不包括花费的时间)。从长期看,随着消费者受害群体的增加,信息扩散到足够广,更多消费者对4S店、厂家、管理部门的信心下降,进而消费进一步抑制,经济继续下行。那么如何打破这种恶性循环,需要从整体环境入手,即4S店的监督环境,让4S店在不履行自己承诺,损害消费者利益时,受到处罚,而不仅仅是退回消费者的钱。可能会有杠精说,别人都没事,怎么就你事这么多,都退你钱了还不依不饶。那我只能说“您真是消费者职业道德的守护神啊! ”,没有资本家的命,操着资本家的心。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极目新闻 2022-10-30 08:59:53
生财之路 2022-10-29 21:47:31
新京报 2022-10-29 20:35:09
BOSS外传 2022-10-30 07:10:23
东球弟 2022-10-30 09:51:05
网易体育 2022-10-30 07:16:10
聪明乖怪 2022-10-30 01:51:15
刀刀说事 2022-10-29 18:21:57
侃古论今 2022-10-28 20:24:00
黑灰情报局 2022-10-29 09:00:07
小六电影解说 2022-10-30 07:21:49
乒乓小球 2022-10-30 03:04:38
天下游戏吧 2022-10-30 09:40:28
健康老西医 2022-10-29 21:56:03
紫雨说娱乐 2022-10-30 06:35:59
王家先森 2022-10-25 19:40:18
陈桂励志馆 2022-10-29 10:51:24
四只小鹿 2022-10-28 20:50:17
渡兰讲故事 2022-10-27 11:03:41
最高人民检察院 2022-10-30 10:32:24
荆楚文娱 2022-10-30 04:21:40
网易体育 2022-10-29 21:26:35
电竞简评 2022-10-25 22:16:05
网易体育 2022-10-30 09:38:05
阿藏历史 2022-10-30 03:30:02
网易体育 2022-10-29 21:36:41
大张哥哥 2022-10-27 19:40:57
环球网 2022-10-30 11:21:09
四只小鹿 2022-10-27 14:24:37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2-10-30 12:3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