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时间确定,既然你问的是提车,那说明你已经是订车的客户,当4S店通知你准备提车的时候,就要和他们确定时间,最好避开周末和一天中午吃饭下午下班的时间。
让销售提前把车准备好,最好让他们准备一个隆重的交车仪式!
因为,第一,周末车管所不上班,你也上不了牌,到时候还要忙活一段时间,太麻烦,提车后再去找销售顾问帮忙也不是太好,毕竟你全款都交了,销售顾问就是大爷了。
第二,为什么要避开周末和一天中午吃饭下午下班的时间,因为周末对销售顾问来说是最忙的时候,对他们来说他们的心思完全不在你订车客户的身上,周末有大量的新客户到店看车,那才是赚钱的门路,你周末提车明显是挡着人家发财啊!
你问我为什么不要一天的中午吃饭时间和下午下班的时间去提车!因为销售顾问也是人啊!饿着肚子交车会让人很烦躁的,当然你准备请销售吃一顿那就另当别论了,但其实这钱是大可不必花出去的。想想你当初砍价的时候为了几百块钱的优惠和销售血战的情景,哎!何苦了!
2、其他附属条款,比如你在不在店里买保险,如果你不准备在4S店买保险,那这个问题一定要准备好!因为保险对新车来说是很重要的,对于新手来说更重要。
如果当时你和销售顾问已经确定了车辆,不用看车的话,4S店答应送你一些精品的话,你可以要求4S店先进行安装施工,避免耽误提车时间,特别像太阳膜、地胶这些项目还是很花时间的(先要和销售顾问确定好,是否能正常上牌,大多数地方像太阳膜等影响车辆外观的项目会影响上牌的)。
如果是要加装电子产品,可以
3、和销售顾问确定是否帮助上牌,具体价格多少。一般新手自己上牌还是很麻烦的,可以让4S店人带你去上牌,价格要问清楚(包括临牌的价格)。
物料准备:
订车合同(如果你告诉我这个丢了,其实也没事的,但正规流程是一定要这个的,4S店财务要合同做账目的);
身份证(车准备上谁的名下就用谁的身份证);
银行卡(一般4S店会限制你刷卡的次数,因为他们要交很高的刷卡费,你刷多了4S店会让销售顾问给你出刷卡的费用,销售顾问又不爽了!)
提车的时候:
会签一大堆的东西,比如说售后保养手册,PDI单,大部分都是销售顾问给你填写,你只需要签个字就可以了,销售顾问为了赶时间,一般都很匆忙,但这个时候你不能慌慌张张,要仔细看看,因为你签过字后,就证明你确定无误了。还有一点有时候销售顾问甚至会填错,我们都见过销售顾问交错车的,把一台车卖给了另外一个人。
要认真仔细按照交接所列内容逐项进行验收,确定没有问题才能签字。一旦用户签字后发现瑕疵,有些质量纠纷很难分清责任。
提车前带齐发票、合格证、保修单、用户手册。查对排汽量、出厂年月、车架号、发动机号,要与说明书上的一致,若不一致,车管所不给办理上牌手续。
现在客户提车,都是已经确定是那台车的,销售一般不会带你去车库选车,当然你有这个需求也可以提出来,这都是可以的。
你到4S店提车,一般销售顾问会直接带你去先交钱,他会以各种理由让你先进全款,因为这样才能保证万无一失,但作为客户你完全可以提车要先看车。
下面进入看车环节。
第二章:车身外部的检查
说实话大部分客户对车辆检测,大部分是对车外观和内饰的检查。
第一步是让经销商将车停放到室外光线充足的地方,洗干净,把防护膜都撕掉。
第二步是远观,围着车身走一圈,仔细查看油漆颜色、全车颜色是否一致(以45度角仔细看发动机罩和车顶平面,因为较汽车侧立面来说,汽车上平面着漆效果最能体现喷漆工艺的水平,也是最容易暴露瑕疵的部位),把容易找出的瑕疵先找出来,而且要多看看车身底部和顶部这些不容易察觉的地方!
第三步是细看,接近车身用较近的距离观察车身漆面有无擦伤、开裂、起泡或锈蚀和划痕以及补过漆的痕迹。用手摸一摸有无修补痕迹,不要被脏物或灰尘遮住残伤痕迹,以此检查是不是测试车。还要查看车门缝隙是否均匀一致(缝隙有的大有的小不说,有些车前车盖都是两边不对称的缝隙),车门开启是否灵活,油漆面有无刮伤,角落边缘有无锈迹等等。查看前后挡风玻璃有无损伤。
另外,还要注意玻璃是不是原配的,玻璃下脚有标记,以免你精心挑选的结果是辆有过事故的车。
内饰同样的道理,有些车做过展车,或者运车的师傅在车里面抽过烟,曾经出现把车的内饰座椅烫出疤痕的。出现这种情况,可以和4S店商量,要求更换车型,或者你心里觉得也无所谓的小事的也可以尝试要求4S店给个保养或者装饰。
很多文章里很告诉你怎么判断检查是否是事故车。
我想说的是,我真希望我买的是一事故车,最起码在我检查过后确定是事故车也会买。因为如果经销商把事故车当新车卖给客户是双欺诈消费者的,根据三包法,是可以退一赔三的,就是你买个100万的揽胜,可以赔300万给你。这种事情确实划算。
三点海海也介绍下简单判断事故车的方法,因为事故车水很深,真要遇到高手也是没办法的。有机会再讲讲事故车
第一步检查的是发动机舱左右前端、大灯部位金属板有无扳金的痕迹,假如要是有褶皱等,一般就是事故车了。
对于后尾箱左右后端金属板也是如此方法检查。小的剐擦,基本上能处理的天衣无缝,不非常仔细观察看不出来,但事故中如伤及轮胎,只要不换,就没法修补。
打开前盖,检查电瓶、水箱是否泄漏,各部分走线是否合理,有无混乱。检查刹车油和冷却剂是否在厂商规定的MIN和MAX线之间,方向液压油面也应在MIN-MAX之间。检查发动机皮带是否有纵向裂纹。新车电瓶没啥可多看的,只看接头有否腐蚀以及小窗是否绿色就行了。要看各个线头联接情况,是否有晃动等等,注意电瓶接头一般是松的。检查汽车有无(冷却液、润滑液、制动液、电解液及制冷液)泄漏现象,通常可能漏油的部位是发动机的油底壳、变速器和后桥,只要观察一下这些部件的外壳是否有渗漏的油迹,或观察地面车底相对应发动机、变速箱、减振器、水箱、四轮内侧等是否有滴油、滴水的痕迹,即可判明。检查散热器是否有水滴在地面或者散热器下部是否有明显的水滴凝集,用手摸摸散热器底部,若有较多的水份,则可能散热器存在漏水问题。
检查发动机油底壳是否有机油渗漏:检查后桥主减速器壳是否有润滑油渗出;检查转向器(动力转向)是否渗油;检查燃油供给系统,特别是燃油滤清器、各燃油管路是否漏油等。有条件的话将车用举升机抬高至一人高的高度,仔细检查底盘部分是否有漏油和渗油现象,看看悬架部分有无裂纹现象,如果没有条件将车抬高,可晃动车身,观察以上情况,在这种条件下检验时最好将车发动,在运转中检查。(光线暗时,手电可派上用场)
第四章:发动机的检查
检查出厂日期,看看引擎各部分是否干净。然后拉出机油尺,观看机油的容量和清洁度。观察里程表上的公里数,在60(有的说200)公里以下都属于0公里车,但消费者在选购车辆时要眼亮心明,不要相信仪表上的数据,通过观察轮胎的磨损和底盘的清洁程度可以知道,你要的车是否做过样车,还可以看看脚踏板的清洁程度来验证。也可以请有专业知识的人通过观察热车机油的含金属屑量(着车3分钟后熄火,拉出油尺用纸巾擦拭,油黑的淘汰)和轮胎的磨损痕迹来判断是否是“零公里”新车。
第五章:车内检查
1、时间确定,既然你问的是提车,那说明你已经是订车的客户,当4S店通知你准备提车的时候,就要和他们确定时间,最好避开周末和一天中午吃饭下午下班的时间。
让销售提前把车准备好,最好让他们准备一个隆重的交车仪式!
因为,第一,周末车管所不上班,你也上不了牌,到时候还要忙活一段时间,太麻烦,提车后再去找销售顾问帮忙也不是太好,毕竟你全款都交了,销售顾问就是大爷了。
第二,为什么要避开周末和一天中午吃饭下午下班的时间,因为周末对销售顾问来说是最忙的时候,对他们来说他们的心思完全不在你订车客户的身上,周末有大量的新客户到店看车,那才是赚钱的门路,你周末提车明显是挡着人家发财啊!
你问我为什么不要一天的中午吃饭时间和下午下班的时间去提车!因为销售顾问也是人啊!饿着肚子交车会让人很烦躁的,当然你准备请销售吃一顿那就另当别论了,但其实这钱是大可不必花出去的。想想你当初砍价的时候为了几百块钱的优惠和销售血战的情景,哎!何苦了!
2、其他附属条款,比如你在不在店里买保险,如果你不准备在4S店买保险,那这个问题一定要准备好!因为保险对新车来说是很重要的,对于新手来说更重要。
如果当时你和销售顾问已经确定了车辆,不用看车的话,4S店答应送你一些精品的话,你可以要求4S店先进行安装施工,避免耽误提车时间,特别像太阳膜、地胶这些项目还是很花时间的(先要和销售顾问确定好,是否能正常上牌,大多数地方像太阳膜等影响车辆外观的项目会影响上牌的)。
如果是要加装电子产品,可以
3、和销售顾问确定是否帮助上牌,具体价格多少。一般新手自己上牌还是很麻烦的,可以让4S店人带你去上牌,价格要问清楚(包括临牌的价格)。
物料准备:
订车合同(如果你告诉我这个丢了,其实也没事的,但正规流程是一定要这个的,4S店财务要合同做账目的);
身份证(车准备上谁的名下就用谁的身份证);
银行卡(一般4S店会限制你刷卡的次数,因为他们要交很高的刷卡费,你刷多了4S店会让销售顾问给你出刷卡的费用,销售顾问又不爽了!)
提车的时候:
会签一大堆的东西,比如说售后保养手册,PDI单,大部分都是销售顾问给你填写,你只需要签个字就可以了,销售顾问为了赶时间,一般都很匆忙,但这个时候你不能慌慌张张,要仔细看看,因为你签过字后,就证明你确定无误了。还有一点有时候销售顾问甚至会填错,我们都见过销售顾问交错车的,把一台车卖给了另外一个人。
要认真仔细按照交接所列内容逐项进行验收,确定没有问题才能签字。一旦用户签字后发现瑕疵,有些质量纠纷很难分清责任。
提车前带齐发票、合格证、保修单、用户手册。查对排汽量、出厂年月、车架号、发动机号,要与说明书上的一致,若不一致,车管所不给办理上牌手续。
现在客户提车,都是已经确定是那台车的,销售一般不会带你去车库选车,当然你有这个需求也可以提出来,这都是可以的。
你到4S店提车,一般销售顾问会直接带你去先交钱,他会以各种理由让你先进全款,因为这样才能保证万无一失,但作为客户你完全可以提车要先看车。
下面进入看车环节。
第二章:车身外部的检查
说实话大部分客户对车辆检测,大部分是对车外观和内饰的检查。
第一步是让经销商将车停放到室外光线充足的地方,洗干净,把防护膜都撕掉。
第二步是远观,围着车身走一圈,仔细查看油漆颜色、全车颜色是否一致(以45度角仔细看发动机罩和车顶平面,因为较汽车侧立面来说,汽车上平面着漆效果最能体现喷漆工艺的水平,也是最容易暴露瑕疵的部位),把容易找出的瑕疵先找出来,而且要多看看车身底部和顶部这些不容易察觉的地方!
第三步是细看,接近车身用较近的距离观察车身漆面有无擦伤、开裂、起泡或锈蚀和划痕以及补过漆的痕迹。用手摸一摸有无修补痕迹,不要被脏物或灰尘遮住残伤痕迹,以此检查是不是测试车。还要查看车门缝隙是否均匀一致(缝隙有的大有的小不说,有些车前车盖都是两边不对称的缝隙),车门开启是否灵活,油漆面有无刮伤,角落边缘有无锈迹等等。查看前后挡风玻璃有无损伤。
另外,还要注意玻璃是不是原配的,玻璃下脚有标记,以免你精心挑选的结果是辆有过事故的车。
内饰同样的道理,有些车做过展车,或者运车的师傅在车里面抽过烟,曾经出现把车的内饰座椅烫出疤痕的。出现这种情况,可以和4S店商量,要求更换车型,或者你心里觉得也无所谓的小事的也可以尝试要求4S店给个保养或者装饰。
很多文章里很告诉你怎么判断检查是否是事故车。
我想说的是,我真希望我买的是一事故车,最起码在我检查过后确定是事故车也会买。因为如果经销商把事故车当新车卖给客户是双欺诈消费者的,根据三包法,是可以退一赔三的,就是你买个100万的揽胜,可以赔300万给你。这种事情确实划算。
三点海海也介绍下简单判断事故车的方法,因为事故车水很深,真要遇到高手也是没办法的。有机会再讲讲事故车
第一步检查的是发动机舱左右前端、大灯部位金属板有无扳金的痕迹,假如要是有褶皱等,一般就是事故车了。
对于后尾箱左右后端金属板也是如此方法检查。小的剐擦,基本上能处理的天衣无缝,不非常仔细观察看不出来,但事故中如伤及轮胎,只要不换,就没法修补。
打开前盖,检查电瓶、水箱是否泄漏,各部分走线是否合理,有无混乱。检查刹车油和冷却剂是否在厂商规定的MIN和MAX线之间,方向液压油面也应在MIN-MAX之间。检查发动机皮带是否有纵向裂纹。新车电瓶没啥可多看的,只看接头有否腐蚀以及小窗是否绿色就行了。要看各个线头联接情况,是否有晃动等等,注意电瓶接头一般是松的。检查汽车有无(冷却液、润滑液、制动液、电解液及制冷液)泄漏现象,通常可能漏油的部位是发动机的油底壳、变速器和后桥,只要观察一下这些部件的外壳是否有渗漏的油迹,或观察地面车底相对应发动机、变速箱、减振器、水箱、四轮内侧等是否有滴油、滴水的痕迹,即可判明。检查散热器是否有水滴在地面或者散热器下部是否有明显的水滴凝集,用手摸摸散热器底部,若有较多的水份,则可能散热器存在漏水问题。
检查发动机油底壳是否有机油渗漏:检查后桥主减速器壳是否有润滑油渗出;检查转向器(动力转向)是否渗油;检查燃油供给系统,特别是燃油滤清器、各燃油管路是否漏油等。有条件的话将车用举升机抬高至一人高的高度,仔细检查底盘部分是否有漏油和渗油现象,看看悬架部分有无裂纹现象,如果没有条件将车抬高,可晃动车身,观察以上情况,在这种条件下检验时最好将车发动,在运转中检查。(光线暗时,手电可派上用场)
第四章:发动机的检查
检查出厂日期,看看引擎各部分是否干净。然后拉出机油尺,观看机油的容量和清洁度。观察里程表上的公里数,在60(有的说200)公里以下都属于0公里车,但消费者在选购车辆时要眼亮心明,不要相信仪表上的数据,通过观察轮胎的磨损和底盘的清洁程度可以知道,你要的车是否做过样车,还可以看看脚踏板的清洁程度来验证。也可以请有专业知识的人通过观察热车机油的含金属屑量(着车3分钟后熄火,拉出油尺用纸巾擦拭,油黑的淘汰)和轮胎的磨损痕迹来判断是否是“零公里”新车。
第五章:车内检查
想要自己看起来像个专家,其实只要吃透车子的说明书和保养手册,并且配合一点点说话技巧就可以了。
但是想要真的变成专家,那是需要时间积累的,最好的办法就是关注「备胎说车」。
真的想成为一个汽车方面的专家,它花的时间很长,需要积累的,并不是一天两天就能蜕变的。
就好比是一锅好汤,有的时候要煲上一整天,不是几分钟「噗噗噗」就能出来的。
作家格拉德威尔在对心理学实验、社会学研究进行梳理的基础上,在《异类》这一本书里面指出,想要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需要10000小时,这就是我们常见的10000小时理论。
那按照这个说法,1天工作8个小时,1周工作5天的人,想要成为专家,至少要这样学习、工作5年。
英国神经学家丹尼尔·列维京(Daniel Levitin)也认为,人类脑部确实需要这么长的时间去理解和吸收一种知识或者是技能。
有捷径让自己看起来像个专家,更轻松的办法是什么?就是在去4S店保养的时候,让自己看起来像个专家。
就好比说真正想变成大厨那是很难的,要掌握很多东西,调味、火候、刀工。
但是照着大厨的菜谱来做,别人看起来你像是个挺会做菜的人,就没有这么难了。
十九世纪末,意大利的经济学家帕累托就发现一个现象,叫做二八定律,又或者叫做帕累托法则,具体含义和它的名字是一样的。
在任何一组东西中,最重要的东西只占其中的一小部分,大概是20%,其他80%尽管占大多数,却是次要的。这个定律广泛的应用于社会学和企业管理学方面。
依据二八定律,其实我们只要抓住最重要的那个20%,就能让自己看起来已经比较厉害,像个专家了,至少不像是一个门外汉,或者是一个新手村出来的。
那么在汽车保养方面,20%最重要的东西,就是汽车的使用说明书和保养手册了。
基本上所有和保养相关的内容都是记录在车子的保养手册里面的。
比如说车子每次保养要换什么东西?什么时间换?什么里程换?一般就是一张表格而已。
那去4S店做保养之前,你把保养手册翻开来,拿自己的车子和实际里程一对比,马上清楚你要做什么了。
这个其实和吃药之前看说明书道理是一样的。一天吃三次还是一天吃两次?饭前吃还是饭后吃?每次吃几片?
这个知道了就行了,总不能药买回来,“味道不错”,再吃一颗,像吃糖一样吃对不对?
除了保养手册上写明需要更换的,4S店其他推荐的项目,一般价值都不是很高。
所谓涡轮养护、轮胎养护、发动机除积碳等等这些项目的话,你心情好或者钱多可以做。不做,保证你的车况也是好好的。
除了常规项目,还有一些平时小保养不用做的检查,它是会记录在使用说明里面的,比如说蓄电池的检查和更换、正时皮带的检查和更换。
这里有个小技巧,噶厚一本说明书,像字典的一本,我吃得消的?它不像是保养手册,那么薄薄的小册子,那么好检索。
所以说呢,在说明书里面你看到例如蓄电池5年需要更换一次的这种东西,你就可以摘抄到保养手册上面,给它备注写在那边,方便自己对照。
这个和上课的时候做笔记差不多的,把最有用的信息集中在一起,方便复习查阅。
如果这个销售或者是售后服务顾问还是比较专业,服务是比较好的,你直接跟他说,“这几样东西你帮我找出来,帮我誊好,你核对一下”,那是爽了。
那之后再去4S店,销售员给你推荐一些乱七八糟的额外保养项目,我们就能一口指出并且回绝,让销售或者售后服务顾问感觉你是个懂车的,最少不是个小白,是不能随便忽悠你的。
保养项目的具体价格,可以参照一些汽车的门户网站。
你搜一搜车型,到页面里面,大家都有养车报告、保养选项、口碑的。
这里面会记录一些4S店给出的相应保养价格作为参考,材料费、人工费,而且相对比较准确,和实际出入并不是很大,不要听广告上随便怎么讲。
除了对保养项目、价格要心里有底之外,怎么和4S店的人交流也是有技巧的。
有本书叫作《一本书读懂客户心理》,它里面讲,优秀的销售有时会通过一些“诊断性问题”,来快速地树立自己的专家形象并甄别用户。
比如说,“你车的发动机看起来情况不是很好,今天要不要做一个发动机舱保养?”或者说“你的车子里程超过了一点,要不要换个更好的机油?”。
他通过这些问题,让他自己显得更专业、更厉害,更容易赢得你的信任,而不是直接说“老板,今天你要做什么项目”,听起来是不是有点菜?
那么通过这些主动出击的诊断性问题,他们就可以迅速地判断这个客户或者说我们车主,是老司机还是新手小白,快速地归类。
就好比你去饭店点菜,服务员不是问你今天要吃什么,他是先尝试给你推荐几道菜,看看你是不是老食客,懂不懂美食,以前来过没有,会不会去用点评、优惠折扣券,都可以试的出来。
我们要做的就是在吃透保养项目和价格之后,果断拒绝一些不合理的提议,尽量不要说“我不知道”、“我不太懂”、“你看着来吧”之类的。
人家就会觉得,你要是说了这些话,你就是菜鸟。
你这些话不说,人家有可能觉得,“嗯,有可能是个老司机”。
那么再高阶一点的,当4S店的工作人员问出这类问题的时候,你甚至可以反问或者是反驳,来树立我们自己的专家形象。
他说“你这个涡轮状态不是很好,要不要保养一下?”,或是怎么样。
你可以反杀他,“你说的涡轮不好,不好在哪里?”“你说的要保养具体是指什么内容?是分别哪几个项目?你说出来我看一下有没有必要?”。
想要自己看起来像个专家,其实只要吃透车子的说明书和保养手册,并且配合一点点说话技巧就可以了。
但是想要真的变成专家,那是需要时间积累的,最好的办法就是关注「备胎说车」。
真的想成为一个汽车方面的专家,它花的时间很长,需要积累的,并不是一天两天就能蜕变的。
就好比是一锅好汤,有的时候要煲上一整天,不是几分钟「噗噗噗」就能出来的。
作家格拉德威尔在对心理学实验、社会学研究进行梳理的基础上,在《异类》这一本书里面指出,想要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需要10000小时,这就是我们常见的10000小时理论。
那按照这个说法,1天工作8个小时,1周工作5天的人,想要成为专家,至少要这样学习、工作5年。
英国神经学家丹尼尔·列维京(Daniel Levitin)也认为,人类脑部确实需要这么长的时间去理解和吸收一种知识或者是技能。
有捷径让自己看起来像个专家,更轻松的办法是什么?就是在去4S店保养的时候,让自己看起来像个专家。
就好比说真正想变成大厨那是很难的,要掌握很多东西,调味、火候、刀工。
但是照着大厨的菜谱来做,别人看起来你像是个挺会做菜的人,就没有这么难了。
十九世纪末,意大利的经济学家帕累托就发现一个现象,叫做二八定律,又或者叫做帕累托法则,具体含义和它的名字是一样的。
在任何一组东西中,最重要的东西只占其中的一小部分,大概是20%,其他80%尽管占大多数,却是次要的。这个定律广泛的应用于社会学和企业管理学方面。
依据二八定律,其实我们只要抓住最重要的那个20%,就能让自己看起来已经比较厉害,像个专家了,至少不像是一个门外汉,或者是一个新手村出来的。
那么在汽车保养方面,20%最重要的东西,就是汽车的使用说明书和保养手册了。
基本上所有和保养相关的内容都是记录在车子的保养手册里面的。
比如说车子每次保养要换什么东西?什么时间换?什么里程换?一般就是一张表格而已。
那去4S店做保养之前,你把保养手册翻开来,拿自己的车子和实际里程一对比,马上清楚你要做什么了。
这个其实和吃药之前看说明书道理是一样的。一天吃三次还是一天吃两次?饭前吃还是饭后吃?每次吃几片?
这个知道了就行了,总不能药买回来,“味道不错”,再吃一颗,像吃糖一样吃对不对?
除了保养手册上写明需要更换的,4S店其他推荐的项目,一般价值都不是很高。
所谓涡轮养护、轮胎养护、发动机除积碳等等这些项目的话,你心情好或者钱多可以做。不做,保证你的车况也是好好的。
除了常规项目,还有一些平时小保养不用做的检查,它是会记录在使用说明里面的,比如说蓄电池的检查和更换、正时皮带的检查和更换。
这里有个小技巧,噶厚一本说明书,像字典的一本,我吃得消的?它不像是保养手册,那么薄薄的小册子,那么好检索。
所以说呢,在说明书里面你看到例如蓄电池5年需要更换一次的这种东西,你就可以摘抄到保养手册上面,给它备注写在那边,方便自己对照。
这个和上课的时候做笔记差不多的,把最有用的信息集中在一起,方便复习查阅。
如果这个销售或者是售后服务顾问还是比较专业,服务是比较好的,你直接跟他说,“这几样东西你帮我找出来,帮我誊好,你核对一下”,那是爽了。
那之后再去4S店,销售员给你推荐一些乱七八糟的额外保养项目,我们就能一口指出并且回绝,让销售或者售后服务顾问感觉你是个懂车的,最少不是个小白,是不能随便忽悠你的。
保养项目的具体价格,可以参照一些汽车的门户网站。
你搜一搜车型,到页面里面,大家都有养车报告、保养选项、口碑的。
这里面会记录一些4S店给出的相应保养价格作为参考,材料费、人工费,而且相对比较准确,和实际出入并不是很大,不要听广告上随便怎么讲。
除了对保养项目、价格要心里有底之外,怎么和4S店的人交流也是有技巧的。
有本书叫作《一本书读懂客户心理》,它里面讲,优秀的销售有时会通过一些“诊断性问题”,来快速地树立自己的专家形象并甄别用户。
比如说,“你车的发动机看起来情况不是很好,今天要不要做一个发动机舱保养?”或者说“你的车子里程超过了一点,要不要换个更好的机油?”。
他通过这些问题,让他自己显得更专业、更厉害,更容易赢得你的信任,而不是直接说“老板,今天你要做什么项目”,听起来是不是有点菜?
那么通过这些主动出击的诊断性问题,他们就可以迅速地判断这个客户或者说我们车主,是老司机还是新手小白,快速地归类。
就好比你去饭店点菜,服务员不是问你今天要吃什么,他是先尝试给你推荐几道菜,看看你是不是老食客,懂不懂美食,以前来过没有,会不会去用点评、优惠折扣券,都可以试的出来。
我们要做的就是在吃透保养项目和价格之后,果断拒绝一些不合理的提议,尽量不要说“我不知道”、“我不太懂”、“你看着来吧”之类的。
人家就会觉得,你要是说了这些话,你就是菜鸟。
你这些话不说,人家有可能觉得,“嗯,有可能是个老司机”。
那么再高阶一点的,当4S店的工作人员问出这类问题的时候,你甚至可以反问或者是反驳,来树立我们自己的专家形象。
他说“你这个涡轮状态不是很好,要不要保养一下?”,或是怎么样。
你可以反杀他,“你说的涡轮不好,不好在哪里?”“你说的要保养具体是指什么内容?是分别哪几个项目?你说出来我看一下有没有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