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汇汽车服务股份公司(以下简称“广汇汽车”)是中国最大的乘用车经销与服务集团,在2015汽车经销百强中排名第一,截至到2015年底,建立了覆盖25个省、自治区及直辖市的全国性汽车经销网络,拥有542家门店,经销奔驰、奥迪、别克、沃尔沃、雪佛兰等50个乘用车品牌。2016年,广汇将收购收购云南中致远汽车集团17家店。
1、
●广汇汽车搭建了售后电商平台“汇养车”app,目前已在华北大区进行推广试点;
●广汇汽车建立了GH60快保体系,GH即广汇的缩写,60指的是60分钟,力求从客户确认到交车(不含洗车)仅需60分钟,确保又快又好地交车;
●广汇汽车携旗下车498家4S店已公开承诺“机电维修一次修复、单方事故无人伤代办理赔服务、免费检测”三项内容;
●除此之外,广汇汽车也通过实施钣喷标准化、推出基础保养卡等新措施,优化售后服务;
●2016年广汇汽车实行2016汽车保险杠集中采购项目,以降低采购成本。
2、56亿元投入汽车融资租赁业务
2015年10月,根据方案,广汇汽车拟使用不超过56亿元投入汽车融资租赁业务,提高融资租赁业务的资金实力,满足公司汽车金融服务发展的需要,带动公司整车销售及保养、维护、保险代理等一系列业务链条发展。
3、投资布局
●2015年12月,广汇汽车联合基石资本以23亿收购爱卡汽车;
●2016年8月,广汇汽车联合基石资本投资车鉴定6000万;
●除此之外,基石资本的主要出资人之一广汇汽车已在汽车后市场已经陆续投资了康众汽配连锁、有壹手等主要项目。
二、国机汽车
国机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机汽车”)是世界500强企业中国机械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简称”国机集团”)旗下一家大型汽车综合服务企业。在2015年汽车经销商百强中排名第二。在全国9个多省、自治区、直辖市等建立营销网络,包含进口大众、克莱斯特等27个品牌。
1.后市场布局
●与车猫网达成合作,加速O2O线下布局。通过车猫认证二手车加盟连锁模式,双方在整备认证、O2O电商化运营、汽车金融和后市场服务等方面开展密切合作;
●牵手阿里,布局二手车和零部件领域 。据协议,国机汽车和阿里汽车将在汽车销售与服务领域开展全面战略合作,共同开创“互联网+”时代汽车销售与服务的新模式;
●汽车后市场业务方面,2016上半年,国机汽车深化与博世、法雷奥、辉门等零部件巨头的业务合作,新开发了与上海博世的亚太项目、中东项目等,并新开发了英国展览业务;
●汽车租赁业务方面,2016上半年中标上海理工大学、天津市北辰区建设工程交易服务中心车辆租赁服务采购项目等11个项目,新增中国石油管道公司、江苏纳路碧涂料有限公司等20余个优质客户。
2、投资布局
●认购滴滴出行2亿股权,后续就汽车租赁、融资租赁、汽车后市场等多个领域与滴滴出行展开全面合作。
三、庞大集团
庞大汽贸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庞大集团”)是国内大型汽车经销商,在2015汽车经销商百强中排名第四,截至2015年12月31日,在中国28个省、市、自治区及蒙古国建有1129家营销网点,包含奔驰、丰田、一汽马自达等众多品牌。
1、售后服务措施
●推出“庞大上门保养”平台。2016年4月正式上线,据悉,“上门保养”服务会在26个省市下1200多家4S店和服务网店提供服务;
●发展双保卡业务。一保则保安心出行,二保则保维修保养,来提高客户粘性;
●推出双人30分钟快保。在30分钟时间(含服务顾问接待、环车检查、下单、保养作业、质检、交车共6个步骤(无洗车))开展双人维修保养作业;
●除此之外,庞大集团还推动集中钣喷中心流水线、上门保养、星月服务等措施。
2、汽车租赁
●投资30亿抢占分时租赁。庞大集团已推出Ready Go新能源汽车租赁平台和小蚂蚁分时租赁。庞大集团董事长庞庆华表示:两个平台的目标客户并不一样,所以并不会发生业务重叠,分别针对公务用车和私人用车两个市场;
●会员互助租车服务。为解决出行困境,减轻打工族的经济压力,庞大集团推出会员互助租车服务。通过定制化租车服务,共享交通资源,降低出行成本;
●推出“叮叮搭车”,2016年4月18日,庞大集团叮叮搭车上线,首创了“车主发单+乘客发单”的双向服务模式,提升了驾乘双方的主动性。
3.汽车金融
●庞大集团与京东金融集团签订合作协议,双方共同推出“订车盈”以“互联网+”的思维模式为购车用户提供一项全新的购车增值服务;
●庞大集团与工行“融E购”商城合作,构建“售车+服务”的汽车电商生态链;
4S店模式难以为继,对市场可能遭受的冲击,庞大集团董事长兼总裁庞庆华表示:“我们经销商要自己去创新,包括上门保养、服务、试车。我可以自己建立一套体系”。
四、利星行汽车
利星行(北京)汽车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利星行汽车”)是梅赛德斯—奔驰授权的经销商,在2015年汽车经销商百强中排名第五,分销奔驰、保时捷、克莱斯勒、吉普车及微型轿车等高档汽车。
售后服务
●首创售后认证服务。利星行汽车售后认证服务,涵盖销售、市场、金融保险、客户关系管理等一系列的售后环节。并且,认证服务共有两套体系,一套是奔驰系统的认证体系,一套是利星行自己本身的认证体系;
●五星延保服务。2015年11月,利星行汽车推出五星延保服务,它在车主原有3年的保修期限上,再多享受两年的延保服务,让车主在不增加费用的情况下拥有5年超长的保修期,除此外还增加了随车物品保障、道路交通安全保障及轮胎换新服务等多重保障服务。
五、上海永达控股集团
上海永达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海永达”)是一家集实业、国内外贸易和服务于一体的集团型企业,在2015汽车经销商百强中排名第六,销售网点众多,同时代理十几个国际知名汽车品牌。
1、回归A股,借势布局新业务。2016年,永达汽车宣布借壳扬子新材布局A股市场,上海永达副总裁王志高表示“永达回归A股以后,将逐渐往新能源、后市场、汽车金融等业务板块转型”;
2、推出售后保养O2O模式。上海永达在上海宝诚二手车中心开启了售后保养O2O模式。上海永达在淘宝线上销售售后保养体验券,客户只需在线上完成全款支付,便可拿着电子凭证到永达下属4S店消费,享受永达的售后服务;
3、布局后市场
●与阿里汽车合作。阿里汽车与永达汽车在上海签订合作协议,双方将在汽车金融、分时预约保养、线下连锁交车等多业务领域开展的合作,此前阿里汽车上线的互联网金融产品“车秒贷”、平行进口车业务“车海淘”也在这次合作中得以融入;
●收购江苏宝尊。2016年4月8日,上海永达集团与江苏宝尊达成收购协议,7.64亿元收购江苏宝尊18家店。
六、恒信汽车集团
恒信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恒信汽车”)是国内中部地区领先的乘用车经销集团,在2015汽车经销商百强中排名第七,拥有正式授权的品牌经营店200多家,涵盖了奔驰、奥迪、宝马、路虎等27个国内外著名汽车车品牌。
汽车后市场布局
●布局石家庄汽车后市场。2016年5月3日恒信国际汽配城在石家庄落定开业。相关负责人表示,恒信汽配城将以规模化、规范化、品牌化的运营模式提升核心竞争力,推动整个汽车后市场的良性发展;
●建立恒信汽车商城。恒信汽车商城是恒信汽车集团打造的O2O的电子商务平台,通过线上和线下无间隙的结合,为用户提供一站式的购车服务。后期将逐步开展二手车买卖,汽车后市场及服务,融资租赁等相关服务。
七、广物汽贸
广物汽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广物汽贸”)是于2011年由广东物资集团汽车贸易公司股份制改造而设立的大型汽车连锁经营企业。在2015年汽车经销商百强中排名第八,连锁经营的4S专卖店上百家,经销数百种中外知名汽车品牌的系列产品。
广汇汽车服务股份公司(以下简称“广汇汽车”)是中国最大的乘用车经销与服务集团,在2015汽车经销百强中排名第一,截至到2015年底,建立了覆盖25个省、自治区及直辖市的全国性汽车经销网络,拥有542家门店,经销奔驰、奥迪、别克、沃尔沃、雪佛兰等50个乘用车品牌。2016年,广汇将收购收购云南中致远汽车集团17家店。
1、
●广汇汽车搭建了售后电商平台“汇养车”app,目前已在华北大区进行推广试点;
●广汇汽车建立了GH60快保体系,GH即广汇的缩写,60指的是60分钟,力求从客户确认到交车(不含洗车)仅需60分钟,确保又快又好地交车;
●广汇汽车携旗下车498家4S店已公开承诺“机电维修一次修复、单方事故无人伤代办理赔服务、免费检测”三项内容;
●除此之外,广汇汽车也通过实施钣喷标准化、推出基础保养卡等新措施,优化售后服务;
●2016年广汇汽车实行2016汽车保险杠集中采购项目,以降低采购成本。
2、56亿元投入汽车融资租赁业务
2015年10月,根据方案,广汇汽车拟使用不超过56亿元投入汽车融资租赁业务,提高融资租赁业务的资金实力,满足公司汽车金融服务发展的需要,带动公司整车销售及保养、维护、保险代理等一系列业务链条发展。
3、投资布局
●2015年12月,广汇汽车联合基石资本以23亿收购爱卡汽车;
●2016年8月,广汇汽车联合基石资本投资车鉴定6000万;
●除此之外,基石资本的主要出资人之一广汇汽车已在汽车后市场已经陆续投资了康众汽配连锁、有壹手等主要项目。
二、国机汽车
国机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机汽车”)是世界500强企业中国机械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简称”国机集团”)旗下一家大型汽车综合服务企业。在2015年汽车经销商百强中排名第二。在全国9个多省、自治区、直辖市等建立营销网络,包含进口大众、克莱斯特等27个品牌。
1.后市场布局
●与车猫网达成合作,加速O2O线下布局。通过车猫认证二手车加盟连锁模式,双方在整备认证、O2O电商化运营、汽车金融和后市场服务等方面开展密切合作;
●牵手阿里,布局二手车和零部件领域 。据协议,国机汽车和阿里汽车将在汽车销售与服务领域开展全面战略合作,共同开创“互联网+”时代汽车销售与服务的新模式;
●汽车后市场业务方面,2016上半年,国机汽车深化与博世、法雷奥、辉门等零部件巨头的业务合作,新开发了与上海博世的亚太项目、中东项目等,并新开发了英国展览业务;
●汽车租赁业务方面,2016上半年中标上海理工大学、天津市北辰区建设工程交易服务中心车辆租赁服务采购项目等11个项目,新增中国石油管道公司、江苏纳路碧涂料有限公司等20余个优质客户。
2、投资布局
●认购滴滴出行2亿股权,后续就汽车租赁、融资租赁、汽车后市场等多个领域与滴滴出行展开全面合作。
三、庞大集团
庞大汽贸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庞大集团”)是国内大型汽车经销商,在2015汽车经销商百强中排名第四,截至2015年12月31日,在中国28个省、市、自治区及蒙古国建有1129家营销网点,包含奔驰、丰田、一汽马自达等众多品牌。
1、售后服务措施
●推出“庞大上门保养”平台。2016年4月正式上线,据悉,“上门保养”服务会在26个省市下1200多家4S店和服务网店提供服务;
●发展双保卡业务。一保则保安心出行,二保则保维修保养,来提高客户粘性;
●推出双人30分钟快保。在30分钟时间(含服务顾问接待、环车检查、下单、保养作业、质检、交车共6个步骤(无洗车))开展双人维修保养作业;
●除此之外,庞大集团还推动集中钣喷中心流水线、上门保养、星月服务等措施。
2、汽车租赁
●投资30亿抢占分时租赁。庞大集团已推出Ready Go新能源汽车租赁平台和小蚂蚁分时租赁。庞大集团董事长庞庆华表示:两个平台的目标客户并不一样,所以并不会发生业务重叠,分别针对公务用车和私人用车两个市场;
●会员互助租车服务。为解决出行困境,减轻打工族的经济压力,庞大集团推出会员互助租车服务。通过定制化租车服务,共享交通资源,降低出行成本;
●推出“叮叮搭车”,2016年4月18日,庞大集团叮叮搭车上线,首创了“车主发单+乘客发单”的双向服务模式,提升了驾乘双方的主动性。
3.汽车金融
●庞大集团与京东金融集团签订合作协议,双方共同推出“订车盈”以“互联网+”的思维模式为购车用户提供一项全新的购车增值服务;
●庞大集团与工行“融E购”商城合作,构建“售车+服务”的汽车电商生态链;
4S店模式难以为继,对市场可能遭受的冲击,庞大集团董事长兼总裁庞庆华表示:“我们经销商要自己去创新,包括上门保养、服务、试车。我可以自己建立一套体系”。
四、利星行汽车
利星行(北京)汽车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利星行汽车”)是梅赛德斯—奔驰授权的经销商,在2015年汽车经销商百强中排名第五,分销奔驰、保时捷、克莱斯勒、吉普车及微型轿车等高档汽车。
售后服务
●首创售后认证服务。利星行汽车售后认证服务,涵盖销售、市场、金融保险、客户关系管理等一系列的售后环节。并且,认证服务共有两套体系,一套是奔驰系统的认证体系,一套是利星行自己本身的认证体系;
●五星延保服务。2015年11月,利星行汽车推出五星延保服务,它在车主原有3年的保修期限上,再多享受两年的延保服务,让车主在不增加费用的情况下拥有5年超长的保修期,除此外还增加了随车物品保障、道路交通安全保障及轮胎换新服务等多重保障服务。
五、上海永达控股集团
上海永达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海永达”)是一家集实业、国内外贸易和服务于一体的集团型企业,在2015汽车经销商百强中排名第六,销售网点众多,同时代理十几个国际知名汽车品牌。
1、回归A股,借势布局新业务。2016年,永达汽车宣布借壳扬子新材布局A股市场,上海永达副总裁王志高表示“永达回归A股以后,将逐渐往新能源、后市场、汽车金融等业务板块转型”;
2、推出售后保养O2O模式。上海永达在上海宝诚二手车中心开启了售后保养O2O模式。上海永达在淘宝线上销售售后保养体验券,客户只需在线上完成全款支付,便可拿着电子凭证到永达下属4S店消费,享受永达的售后服务;
3、布局后市场
●与阿里汽车合作。阿里汽车与永达汽车在上海签订合作协议,双方将在汽车金融、分时预约保养、线下连锁交车等多业务领域开展的合作,此前阿里汽车上线的互联网金融产品“车秒贷”、平行进口车业务“车海淘”也在这次合作中得以融入;
●收购江苏宝尊。2016年4月8日,上海永达集团与江苏宝尊达成收购协议,7.64亿元收购江苏宝尊18家店。
六、恒信汽车集团
恒信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恒信汽车”)是国内中部地区领先的乘用车经销集团,在2015汽车经销商百强中排名第七,拥有正式授权的品牌经营店200多家,涵盖了奔驰、奥迪、宝马、路虎等27个国内外著名汽车车品牌。
汽车后市场布局
●布局石家庄汽车后市场。2016年5月3日恒信国际汽配城在石家庄落定开业。相关负责人表示,恒信汽配城将以规模化、规范化、品牌化的运营模式提升核心竞争力,推动整个汽车后市场的良性发展;
●建立恒信汽车商城。恒信汽车商城是恒信汽车集团打造的O2O的电子商务平台,通过线上和线下无间隙的结合,为用户提供一站式的购车服务。后期将逐步开展二手车买卖,汽车后市场及服务,融资租赁等相关服务。
七、广物汽贸
广物汽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广物汽贸”)是于2011年由广东物资集团汽车贸易公司股份制改造而设立的大型汽车连锁经营企业。在2015年汽车经销商百强中排名第八,连锁经营的4S专卖店上百家,经销数百种中外知名汽车品牌的系列产品。
最近,因为一家4S店事故接待人员和保险公司定损员的打假事件,导致“保险公司和4S店”双方也打起了架,前者宣布“暂停*汽车集团武汉区域”合作,后者则回应“定损员曾辱骂员工并拖延理赔”。
二者的有来有往,加上之前独立售后也出了类似事件,使得这件事在4S和独立售后领域都引发了不小争议,“关系破裂”说有,“相爱相杀”说则更普遍。
详情点击:《继杭州260家修理厂后,武汉4S集团与保险公司又起“冲突”,矛盾终爆发?》
事实上,主机厂-4S店群体的整个上半年也不算平和。
《汽车服务世界》梳理了2022年1月-6月主机厂-4S店阵营发生的影响力事件、头部动作以及行业数据等内容,带您看主机厂-4S店上半年真实面貌。
一、疫情开局,连续3个月营业难,4个月近1400家店关停退网
◎ 1-4月,每天约11家4S店关停退网,总量近1400家
5月底,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公布了一组数据:2022年前4个月,已经有近1400家4S店退网关停,受市场整体环境和疫情影响,传统汽车的新车市场举步维艰。
平均下来,每天约有11家4S店关停退网。
这一数据可以结合2021年的关停退网数据一起看:2021年全年,退网的4S店总量也才近1400家。
◎ 连续3个月,30%左右4S店“无法营业”
自3月份开始,流通协会连续4个月调查了全国90个左右城市的4S店经销商,了解4S店群体的真实现状。
结果显示:3-5月,连续3个月时间里,几乎每个月都有30%左右的4S店曾“无法营业”。
3月,有27%的4S店“暂停营业数日”;
4月,有36%的4S店有闭店现象,其中闭店时间在1周以上的经销商超60%,上海地区4S店更是全部处于关门状态;
5月,有32%的4S店“闭店时间超过一周”。
一直到6月,情况才开始好转。库存、市场需求、平均日销量、经营状况指数环比上升,从业人员指数环比下降,经销商客流及成交情况明显增加,经营状况好于5月。
关于6月的行情复苏,经销商普遍认为得益于600亿车购税减征政策出台。不仅提振了消费信心,首购、换购的消费者增多,同时有效降低消费群体的购买压力。
◎ 6月,3家老牌4S店悄悄跑路,全因“资金链断裂”
6月,在郑州、重庆,同时有3家广汽丰田4S店被曝跑路,且都是有着十几年经营历史的老4S店。
据了解,这3家4S店均是经营不善导致资金链断裂,事情发酵的原因也都是“汽车合格证被质押导致车主无法提车上牌”最终引发车主维权。
事实上,上半年4S店跑路的事件在不少城市也都有发生。
1月,济南一家4S店突然关门倒闭、半夜运车跑路,被30名车主当场围堵;
3月,赣州一家三菱汽车售后公司被曝跑路,车主到店发现店门已关、一直未开业,后4S店回应称:没跑路只是股东矛盾;
4月,杭州多名车主在当地一家4S店买车,其中一位车主购买了1000多万的玛莎,却始终未能提车,后发现4S店已经人去楼空;
“止损难,坚持更难”,这样的两难境地,4S店群体也无法避开。
这些年,很多4S店都面临着“卖一台亏一台”的窘境,新车销售无法保证、售后收入也不够稳定,而上半年的经营困境也成了压垮这些跑路4S店的最后一根稻草。
二、政策救市、复苏节奏开启,上半年成绩终于出炉
◎ 政策救市:购置税减半,汽车有救了!
3月疫情爆发以来,汽车销量一度腰斩。
为稳定车市、扩大汽车消费,国家推出“购置税2022年新政”。
从6月1日至年底,对不含增值税单车价格不超过30万元的2.0升及以下排量的乘用车,实施车辆购置税减半政策。
此次新政也被行业人士称为“有史以来最诱人的一次”、“真金白银的优惠”。
此前,国家新政主要针对1.6L以下排量的乘用车,这次将标准提到了2.0L及以下,等于全面刺激了自主品牌、合资车品牌以及部分入门级豪车品牌的市场需求,覆盖面更广。
截止到目前,该政策已经实施了一个月有余,效果显现。
6月国内狭义乘用车市场销量达194.4万辆,同比增长22.7%,环比增长43.5%,此举对车市的加速回暖起到不可忽视的正向作用。
◎ 2022上半年车企销量出炉, 6月特斯拉首次挺进前十
目前,车企半年度销量也已经出炉。
排名前十五的车企分别是:一汽大众、比亚迪、长安汽车、上汽大众、吉利汽车、上汽通用、广汽丰田、东风日产、长城汽车、上汽通用五菱、广汽本田、一汽丰田、东风本田、华晨宝马和奇瑞汽车。
相比较2021年上半年的车企销量数据,除了排名等方面外,变化最大的一点是:2021年,车企销量是全员同比正向增长;但今年上半年,除了比亚迪、广汽丰田和奇瑞汽车,其他车企销量的同比数据均为负,证明疫情对于车市的影响之大。
此外,还有一点值得注意:在最近的6月车企新车销量排名中,特斯拉中国以69711万辆的数据,首次挺进榜单前十。
◎ 全国汽车保有量达3.1万辆,81个城市汽车保有量过100万
据公安部统计,截至2022年6月底,全国汽车保有量达3.10亿辆。
具体来看,上半年传统燃油车市场处于下滑趋势。
中汽协7月11日公布的最新数据:2022年1-6月,汽车整体累计销量1205.7万辆,下降6.6%。
其中,3-5月由于疫情等影响,汽车零部件厂商生产停滞,导致多家车企被迫停工或减产,直到6月份才逐渐恢复。
截至6月底,全国有81个城市的汽车保有量超过100万,有37个城市超过200万辆,有20个城市超过300万辆。
目前,全国汽车保有量排名前十的城市是:北京、成都、重庆、苏州、上海、郑州、西安、武汉、深圳和东莞。
三、破产重组、降薪裁员、4S店跑路…上下游风波不止
◎ 半年16家车企身陷破产/重组风波
上半年,共有16家车企处于破产、重组或者被拍卖状态,包括:北京蓝精灵(参数丨图片)、拜腾、华晨雷诺、赛麟、猎豹、宝沃、汉腾等国内外燃油车及新能源汽车品牌。
2月7日,韩国起亚与盐城市政府、悦达集团签署扩大投资协议,起亚和悦达组建合资公司,东风退出;
3月2日,新能源车企“知豆汽车”被破产重整,吉利是股东之一;
4月1日消息,阿里拍卖官网新增一条成都本土知名汽车企业新大地汽车有限责任公司拍卖信息。
4月初,云度汽车股东之一转让所持股份时称:“云度汽车因资金链已停产。”;不久后,云度汽车相关负责人承认停产消息属实,但称“公司停产主要是受电池供应影响,预计6月底左右就能复产。”早在2月份,云度已经被曝出因“资金链断裂”停产的消息;
4月19日,汉腾内部人士透露:汉腾汽车内部通知,要在4月25号之前完成破产重组,位于江西上饶的一期工厂将低价出售给长城汽车;
4月22日晚,福田汽车发布公告称,收到北京宝沃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寄送的书面通知,北京宝沃被法院受理破产清算;
4月28日,湖南省长沙市中级人民法院根据猎豹汽车管理人的申请,包含猎豹汽车在内,长丰集团旗下的六家老牌车企被裁定合并重整;
5月2日,赛麟汽车正式被挂牌拍卖,起拍价近24亿元;
5月20日,华晨雷诺债权人批准成立债权人委员会监督重整、关联公司成被执行人;
6月12日,拜腾汽车关联公司南京知行新能源汽车技术开发有限公司新增破产重整信息;
6月30日,北京产权交易所挂出一则《北京某汽车科技有限公司100%股权转让》的公告,后《汽车行业关注》通过天眼查查询后推测其为“北京蓝雀灵”,是河北领途汽车的全资控股股东;
◎ 宝能风波:4S关门、欠薪、总部几近停摆、厂家电话注销…
7月15日,宝能集团董事长姚振华被监管约谈,《未来汽车日报》还报道了宝能“没钱、总部几近停摆、大部分员工都被拖欠了半年以上薪资、无法向供应商支付货款”以及“员工讨薪”等消息。
宝能风波已经持续了好几个月。
今年3月份,也就是开年以后没多久,宝沃汽车就被曝:已无财产可供执行,或将破产。
到了3月22日,一则关于宝能姚振华“下落不明”的词条上了微博热搜,后宝能集团回应了此事,但行业相关人士发现:宝能集团当时被执行的金额就已经超过170亿。
之后的4月和5月,宝能以及宝沃相关的消息便时不时曝出,这些消息或官方发布、或地方协会发声、也有媒体调查结果,且间隔时间极短。
4月8日,北京宝沃申请破产清算;
4月23日,福田宣布法院已经受理宝沃的破产清算申请;
4月30日,北汽福田发布年报,财报显示:2021年宝沃再亏21亿元;
5月7日,山东省汽车流通协会发布了一份名为《关于观致品牌汽车消费警示》的文件,将“宝能观致”列入消费黑名单,并向全省发出消费警示:谨慎购买宝能观致品牌汽车;
5月11日,媒体联系宝能汽车相关负责人求证,宝能回应称“人去楼空”系误会,公司搬迁新址、4S店可正常维保;
5月18日,观致汽车公众号回应黑名单一事,并将售后窘境原因归纳为“售后服务处于新模式承接中;部分服务网点退出”;
5月27日,宝能汽车发布了社招信息,包括“社招”和“回聘”,这则社招信息引起了前/现观致汽车员工们不断发言;
对于这一系列的消息,宝能或宝沃会在部分事件上做回应。不过,连续数月负面舆论缠身,对品牌发展不利已是事实。
时至今日,宝能依旧深陷危机无法自拔。
◎ 降薪裁员潮:4成经销商裁员,裁员人数在1-10之间
主机厂-4S店的降薪裁员潮,自3月开始初显端倪并发酵,4月和5月便爆发了,且涉及整个汽车销售流通端。
先看主机厂端,3月至6月,降薪、裁员现象用“频繁”形容并不夸张。
3月,在疫情爆发前期,华晨雷诺对在职员工进行了“全员买断”,解除劳动合同;
4月,一线梯队“蔚小理”的新势力车企同时陷入“大量裁员”风波。理想被传“或将裁员15%”后被传毁约应届生,同期小鹏也曝类似消息,还上了微博热搜;
5月,奔驰宣布裁员计划:在现有裁员1万的基础上,再裁掉1万个工作岗位;
5月,经营情况严峻、资金链早已断裂的宝能,被媒体曝出还在裁员;
6月,特斯拉中国、加州等地均被曝出裁员信息,此前马斯克已经宣布:特斯拉将在全球范围内裁员10%,涉及近1万名员工,并“暂停全球所有招聘工作”;
再看4S店群体的相关动态。这部分用“行业数据以及协会反馈”呈现更为客观。
作为上半年疫情最严重的区域,上海地区的4S店们境况颇为无奈。
上海汽车销售行业协会发现:自4月开始,上海地区企业全部进入了疫情封控阶段,“闭店后,大部分经销商库存面临着先期进货后的库存压力,财务成本的陡然增高,更有经销商的资金链出现了断裂的风险。”
与此同时,中汽协也调研了全国范围内的4S店经营情况并发现:4月和5月,相当一部分区域的4S店采取了“降薪、裁员”举措。
以5月份为例。
汽车4S店平均进店客流下降了45%,多家4S店面临员工失业的风险,进行了裁员;
由于经营压力较大、资金紧张、盈利下滑,有四成的经销商在5月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裁员,裁员人数在1~10之间。
四、保有量突破1000万、4S店集团加速争夺授权…新能源加速崛起
◎ 新能源汽车保有量正式突破1000万!
同样来自公安部的数据:截止到2022年6月底,新能源车表现突出,目前保有量达1001万辆,占汽车总量的3.23%。
自2015年以来,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已连续7年位居全球第一,如今也成为全球首个新能源汽车保有量突破千万的国家。
根据各地公布的数据来看:截至2021年底,新能源车保有量最高的城市是上海,达63.5万辆;其次是深圳和北京,保有量均超过50万。
◎ 中升、广汇、永达…4S店集团加入“新能源授权”争夺战
虽然上半年行情惨淡,但4S店头部群体对新趋势的把握决心依旧坚定。
先看行业协会的数据。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发布的《2022年第一季度会员企业新开业店面列表》显示:以广汇、利星行为代表的20多个汽车经销商集团、新开了33家新店,除了上汽奥迪、宝马、奔驰等豪华品牌外,其余均是小鹏汽车、广汽埃安、长城欧拉、零跑汽车等新能源汽车品牌,或南北大众的ID.系列新能源汽车展厅。
截止到目前,包含中升、广汇、利星行、永达在内的经销商巨头均已部署“新能源汽车”领域。
比如中升。2022年2月和2022年5月,中升集团和小鹏汽车的小鹏汽车深圳福城天虹体验中心、青岛小鹏综合店投入运营。
还有永达,动作就更多了,目前已经获得了大众ID Store、AITO、小鹏、比亚迪、零跑等多个新能源汽车品牌的授权。
根据永达汽车2021年年报披露,其已开业新能源网点18家、待开业网点3家。
再看来自独立售后同行们的反馈:现在全国各地的4S店集团,几乎是全部介入了新能源售后。
显然,汽车经销商集团拥抱新能源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发展速度也超出了预期。
相对应的是,独立售后在布局新能源售后的赛道上,面对的实力强劲型选手越来越多了。
◎ 新能源车网点发展迅速,总量超6000家!
《2021-2022中国汽车流通行业发展报告》显示:2021年,国内新能源汽车渠道的各类网点加起来,总量达6121家,网络增长明显。
其中以4S店形态(含授权模式下的4S店,直营及代理模式下的销服一体店)存在的仅2093家,占比仅34%;
而以展厅/体验中心数量达2966家,占比高达48.5%;
此外,纯粹的售后服务中心有1062家。
五、十几家车企消亡、4S体系动荡不止…3万家4S店洗牌加速?
◎ 全国4S店总量29318家,合资品牌退网加速
截止到2021年底,全国有29318家4S店;而在2020年,全国4S店总量为28407家,同比增长3.9%。
相较于2020年,4S店的退网率有所降低,但是洗牌明显加速。
2021年,合资品牌、以及弱势进口品牌的退网速度加快:北京现代、东风标致、广汽菲克、斯柯达等品牌经销商退网的消息频频出现,讴歌、英菲尼迪等豪华品牌也宣布或者面临退市。
◎ 1年十几家车企消亡:“未来3-5年,80%中国品牌将关停并转”
3月,长安汽车董事长在公开场合表示:2021年传统燃油车市场现存85个品牌,其中34个品牌月销量千台以下,有9个品牌消亡。
但这仅是传统燃油车领域的生存情况。
《汽车服务世界》统计后发现,包括新能源车企在内,2021年至少有十几家车企消亡。包括:华晨中华、东风雷诺、拜腾、众泰、领途、青年汽车、奇点汽车、 赛麟汽车、前途汽车、长江汽车、猎豹、一汽马自达等传统及造车新势力品牌。
最近,因为一家4S店事故接待人员和保险公司定损员的打假事件,导致“保险公司和4S店”双方也打起了架,前者宣布“暂停*汽车集团武汉区域”合作,后者则回应“定损员曾辱骂员工并拖延理赔”。
二者的有来有往,加上之前独立售后也出了类似事件,使得这件事在4S和独立售后领域都引发了不小争议,“关系破裂”说有,“相爱相杀”说则更普遍。
详情点击:《继杭州260家修理厂后,武汉4S集团与保险公司又起“冲突”,矛盾终爆发?》
事实上,主机厂-4S店群体的整个上半年也不算平和。
《汽车服务世界》梳理了2022年1月-6月主机厂-4S店阵营发生的影响力事件、头部动作以及行业数据等内容,带您看主机厂-4S店上半年真实面貌。
一、疫情开局,连续3个月营业难,4个月近1400家店关停退网
◎ 1-4月,每天约11家4S店关停退网,总量近1400家
5月底,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公布了一组数据:2022年前4个月,已经有近1400家4S店退网关停,受市场整体环境和疫情影响,传统汽车的新车市场举步维艰。
平均下来,每天约有11家4S店关停退网。
这一数据可以结合2021年的关停退网数据一起看:2021年全年,退网的4S店总量也才近1400家。
◎ 连续3个月,30%左右4S店“无法营业”
自3月份开始,流通协会连续4个月调查了全国90个左右城市的4S店经销商,了解4S店群体的真实现状。
结果显示:3-5月,连续3个月时间里,几乎每个月都有30%左右的4S店曾“无法营业”。
3月,有27%的4S店“暂停营业数日”;
4月,有36%的4S店有闭店现象,其中闭店时间在1周以上的经销商超60%,上海地区4S店更是全部处于关门状态;
5月,有32%的4S店“闭店时间超过一周”。
一直到6月,情况才开始好转。库存、市场需求、平均日销量、经营状况指数环比上升,从业人员指数环比下降,经销商客流及成交情况明显增加,经营状况好于5月。
关于6月的行情复苏,经销商普遍认为得益于600亿车购税减征政策出台。不仅提振了消费信心,首购、换购的消费者增多,同时有效降低消费群体的购买压力。
◎ 6月,3家老牌4S店悄悄跑路,全因“资金链断裂”
6月,在郑州、重庆,同时有3家广汽丰田4S店被曝跑路,且都是有着十几年经营历史的老4S店。
据了解,这3家4S店均是经营不善导致资金链断裂,事情发酵的原因也都是“汽车合格证被质押导致车主无法提车上牌”最终引发车主维权。
事实上,上半年4S店跑路的事件在不少城市也都有发生。
1月,济南一家4S店突然关门倒闭、半夜运车跑路,被30名车主当场围堵;
3月,赣州一家三菱汽车售后公司被曝跑路,车主到店发现店门已关、一直未开业,后4S店回应称:没跑路只是股东矛盾;
4月,杭州多名车主在当地一家4S店买车,其中一位车主购买了1000多万的玛莎,却始终未能提车,后发现4S店已经人去楼空;
“止损难,坚持更难”,这样的两难境地,4S店群体也无法避开。
这些年,很多4S店都面临着“卖一台亏一台”的窘境,新车销售无法保证、售后收入也不够稳定,而上半年的经营困境也成了压垮这些跑路4S店的最后一根稻草。
二、政策救市、复苏节奏开启,上半年成绩终于出炉
◎ 政策救市:购置税减半,汽车有救了!
3月疫情爆发以来,汽车销量一度腰斩。
为稳定车市、扩大汽车消费,国家推出“购置税2022年新政”。
从6月1日至年底,对不含增值税单车价格不超过30万元的2.0升及以下排量的乘用车,实施车辆购置税减半政策。
此次新政也被行业人士称为“有史以来最诱人的一次”、“真金白银的优惠”。
此前,国家新政主要针对1.6L以下排量的乘用车,这次将标准提到了2.0L及以下,等于全面刺激了自主品牌、合资车品牌以及部分入门级豪车品牌的市场需求,覆盖面更广。
截止到目前,该政策已经实施了一个月有余,效果显现。
6月国内狭义乘用车市场销量达194.4万辆,同比增长22.7%,环比增长43.5%,此举对车市的加速回暖起到不可忽视的正向作用。
◎ 2022上半年车企销量出炉, 6月特斯拉首次挺进前十
目前,车企半年度销量也已经出炉。
排名前十五的车企分别是:一汽大众、比亚迪、长安汽车、上汽大众、吉利汽车、上汽通用、广汽丰田、东风日产、长城汽车、上汽通用五菱、广汽本田、一汽丰田、东风本田、华晨宝马和奇瑞汽车。
相比较2021年上半年的车企销量数据,除了排名等方面外,变化最大的一点是:2021年,车企销量是全员同比正向增长;但今年上半年,除了比亚迪、广汽丰田和奇瑞汽车,其他车企销量的同比数据均为负,证明疫情对于车市的影响之大。
此外,还有一点值得注意:在最近的6月车企新车销量排名中,特斯拉中国以69711万辆的数据,首次挺进榜单前十。
◎ 全国汽车保有量达3.1万辆,81个城市汽车保有量过100万
据公安部统计,截至2022年6月底,全国汽车保有量达3.10亿辆。
具体来看,上半年传统燃油车市场处于下滑趋势。
中汽协7月11日公布的最新数据:2022年1-6月,汽车整体累计销量1205.7万辆,下降6.6%。
其中,3-5月由于疫情等影响,汽车零部件厂商生产停滞,导致多家车企被迫停工或减产,直到6月份才逐渐恢复。
截至6月底,全国有81个城市的汽车保有量超过100万,有37个城市超过200万辆,有20个城市超过300万辆。
目前,全国汽车保有量排名前十的城市是:北京、成都、重庆、苏州、上海、郑州、西安、武汉、深圳和东莞。
三、破产重组、降薪裁员、4S店跑路…上下游风波不止
◎ 半年16家车企身陷破产/重组风波
上半年,共有16家车企处于破产、重组或者被拍卖状态,包括:北京蓝精灵(参数丨图片)、拜腾、华晨雷诺、赛麟、猎豹、宝沃、汉腾等国内外燃油车及新能源汽车品牌。
2月7日,韩国起亚与盐城市政府、悦达集团签署扩大投资协议,起亚和悦达组建合资公司,东风退出;
3月2日,新能源车企“知豆汽车”被破产重整,吉利是股东之一;
4月1日消息,阿里拍卖官网新增一条成都本土知名汽车企业新大地汽车有限责任公司拍卖信息。
4月初,云度汽车股东之一转让所持股份时称:“云度汽车因资金链已停产。”;不久后,云度汽车相关负责人承认停产消息属实,但称“公司停产主要是受电池供应影响,预计6月底左右就能复产。”早在2月份,云度已经被曝出因“资金链断裂”停产的消息;
4月19日,汉腾内部人士透露:汉腾汽车内部通知,要在4月25号之前完成破产重组,位于江西上饶的一期工厂将低价出售给长城汽车;
4月22日晚,福田汽车发布公告称,收到北京宝沃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寄送的书面通知,北京宝沃被法院受理破产清算;
4月28日,湖南省长沙市中级人民法院根据猎豹汽车管理人的申请,包含猎豹汽车在内,长丰集团旗下的六家老牌车企被裁定合并重整;
5月2日,赛麟汽车正式被挂牌拍卖,起拍价近24亿元;
5月20日,华晨雷诺债权人批准成立债权人委员会监督重整、关联公司成被执行人;
6月12日,拜腾汽车关联公司南京知行新能源汽车技术开发有限公司新增破产重整信息;
6月30日,北京产权交易所挂出一则《北京某汽车科技有限公司100%股权转让》的公告,后《汽车行业关注》通过天眼查查询后推测其为“北京蓝雀灵”,是河北领途汽车的全资控股股东;
◎ 宝能风波:4S关门、欠薪、总部几近停摆、厂家电话注销…
7月15日,宝能集团董事长姚振华被监管约谈,《未来汽车日报》还报道了宝能“没钱、总部几近停摆、大部分员工都被拖欠了半年以上薪资、无法向供应商支付货款”以及“员工讨薪”等消息。
宝能风波已经持续了好几个月。
今年3月份,也就是开年以后没多久,宝沃汽车就被曝:已无财产可供执行,或将破产。
到了3月22日,一则关于宝能姚振华“下落不明”的词条上了微博热搜,后宝能集团回应了此事,但行业相关人士发现:宝能集团当时被执行的金额就已经超过170亿。
之后的4月和5月,宝能以及宝沃相关的消息便时不时曝出,这些消息或官方发布、或地方协会发声、也有媒体调查结果,且间隔时间极短。
4月8日,北京宝沃申请破产清算;
4月23日,福田宣布法院已经受理宝沃的破产清算申请;
4月30日,北汽福田发布年报,财报显示:2021年宝沃再亏21亿元;
5月7日,山东省汽车流通协会发布了一份名为《关于观致品牌汽车消费警示》的文件,将“宝能观致”列入消费黑名单,并向全省发出消费警示:谨慎购买宝能观致品牌汽车;
5月11日,媒体联系宝能汽车相关负责人求证,宝能回应称“人去楼空”系误会,公司搬迁新址、4S店可正常维保;
5月18日,观致汽车公众号回应黑名单一事,并将售后窘境原因归纳为“售后服务处于新模式承接中;部分服务网点退出”;
5月27日,宝能汽车发布了社招信息,包括“社招”和“回聘”,这则社招信息引起了前/现观致汽车员工们不断发言;
对于这一系列的消息,宝能或宝沃会在部分事件上做回应。不过,连续数月负面舆论缠身,对品牌发展不利已是事实。
时至今日,宝能依旧深陷危机无法自拔。
◎ 降薪裁员潮:4成经销商裁员,裁员人数在1-10之间
主机厂-4S店的降薪裁员潮,自3月开始初显端倪并发酵,4月和5月便爆发了,且涉及整个汽车销售流通端。
先看主机厂端,3月至6月,降薪、裁员现象用“频繁”形容并不夸张。
3月,在疫情爆发前期,华晨雷诺对在职员工进行了“全员买断”,解除劳动合同;
4月,一线梯队“蔚小理”的新势力车企同时陷入“大量裁员”风波。理想被传“或将裁员15%”后被传毁约应届生,同期小鹏也曝类似消息,还上了微博热搜;
5月,奔驰宣布裁员计划:在现有裁员1万的基础上,再裁掉1万个工作岗位;
5月,经营情况严峻、资金链早已断裂的宝能,被媒体曝出还在裁员;
6月,特斯拉中国、加州等地均被曝出裁员信息,此前马斯克已经宣布:特斯拉将在全球范围内裁员10%,涉及近1万名员工,并“暂停全球所有招聘工作”;
再看4S店群体的相关动态。这部分用“行业数据以及协会反馈”呈现更为客观。
作为上半年疫情最严重的区域,上海地区的4S店们境况颇为无奈。
上海汽车销售行业协会发现:自4月开始,上海地区企业全部进入了疫情封控阶段,“闭店后,大部分经销商库存面临着先期进货后的库存压力,财务成本的陡然增高,更有经销商的资金链出现了断裂的风险。”
与此同时,中汽协也调研了全国范围内的4S店经营情况并发现:4月和5月,相当一部分区域的4S店采取了“降薪、裁员”举措。
以5月份为例。
汽车4S店平均进店客流下降了45%,多家4S店面临员工失业的风险,进行了裁员;
由于经营压力较大、资金紧张、盈利下滑,有四成的经销商在5月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裁员,裁员人数在1~10之间。
四、保有量突破1000万、4S店集团加速争夺授权…新能源加速崛起
◎ 新能源汽车保有量正式突破1000万!
同样来自公安部的数据:截止到2022年6月底,新能源车表现突出,目前保有量达1001万辆,占汽车总量的3.23%。
自2015年以来,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已连续7年位居全球第一,如今也成为全球首个新能源汽车保有量突破千万的国家。
根据各地公布的数据来看:截至2021年底,新能源车保有量最高的城市是上海,达63.5万辆;其次是深圳和北京,保有量均超过50万。
◎ 中升、广汇、永达…4S店集团加入“新能源授权”争夺战
虽然上半年行情惨淡,但4S店头部群体对新趋势的把握决心依旧坚定。
先看行业协会的数据。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发布的《2022年第一季度会员企业新开业店面列表》显示:以广汇、利星行为代表的20多个汽车经销商集团、新开了33家新店,除了上汽奥迪、宝马、奔驰等豪华品牌外,其余均是小鹏汽车、广汽埃安、长城欧拉、零跑汽车等新能源汽车品牌,或南北大众的ID.系列新能源汽车展厅。
截止到目前,包含中升、广汇、利星行、永达在内的经销商巨头均已部署“新能源汽车”领域。
比如中升。2022年2月和2022年5月,中升集团和小鹏汽车的小鹏汽车深圳福城天虹体验中心、青岛小鹏综合店投入运营。
还有永达,动作就更多了,目前已经获得了大众ID Store、AITO、小鹏、比亚迪、零跑等多个新能源汽车品牌的授权。
根据永达汽车2021年年报披露,其已开业新能源网点18家、待开业网点3家。
再看来自独立售后同行们的反馈:现在全国各地的4S店集团,几乎是全部介入了新能源售后。
显然,汽车经销商集团拥抱新能源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发展速度也超出了预期。
相对应的是,独立售后在布局新能源售后的赛道上,面对的实力强劲型选手越来越多了。
◎ 新能源车网点发展迅速,总量超6000家!
《2021-2022中国汽车流通行业发展报告》显示:2021年,国内新能源汽车渠道的各类网点加起来,总量达6121家,网络增长明显。
其中以4S店形态(含授权模式下的4S店,直营及代理模式下的销服一体店)存在的仅2093家,占比仅34%;
而以展厅/体验中心数量达2966家,占比高达48.5%;
此外,纯粹的售后服务中心有1062家。
五、十几家车企消亡、4S体系动荡不止…3万家4S店洗牌加速?
◎ 全国4S店总量29318家,合资品牌退网加速
截止到2021年底,全国有29318家4S店;而在2020年,全国4S店总量为28407家,同比增长3.9%。
相较于2020年,4S店的退网率有所降低,但是洗牌明显加速。
2021年,合资品牌、以及弱势进口品牌的退网速度加快:北京现代、东风标致、广汽菲克、斯柯达等品牌经销商退网的消息频频出现,讴歌、英菲尼迪等豪华品牌也宣布或者面临退市。
◎ 1年十几家车企消亡:“未来3-5年,80%中国品牌将关停并转”
3月,长安汽车董事长在公开场合表示:2021年传统燃油车市场现存85个品牌,其中34个品牌月销量千台以下,有9个品牌消亡。
但这仅是传统燃油车领域的生存情况。
《汽车服务世界》统计后发现,包括新能源车企在内,2021年至少有十几家车企消亡。包括:华晨中华、东风雷诺、拜腾、众泰、领途、青年汽车、奇点汽车、 赛麟汽车、前途汽车、长江汽车、猎豹、一汽马自达等传统及造车新势力品牌。
朱荣华还表示:未来3-5年,80%中国品牌将“关停并转”(即关闭、停产、合并、转型)。
◎ 继奔驰、本田之后,宝马宣布“将取消经销商体系”,3万家4S店洗牌继续?
二季度,奔驰、宝马再发声:“将取消经销商体系”。